私人印章在欠条上盖章是否有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零三条,当事人使用或者伪造他人印章的,人民法院不予承认。因此,从理论上讲,加盖私人盖印章也是有效的。 然而,个人私章通常是没有备案的,不同于单位公章。如果对方不承认公章的真实性,可以核对、鉴定。但私章通常是没有任何备案的,如果将来发生争议,对方不承认这印章是他本人的,你就有义务提供证据证明这个印章确实是他本人使用的。如果无法证实,又没有其他证据(如银行打款记录等)证明你确实借款给他,你的主张可能不被支持。 因此,针对你现在的情况,律师建议你最好要求对方补亲笔签字。如果确实不便补,退一步讲,你也要先收集其他证明双方借款关系的证据,如银行打款记录、录音、证据等。这些证据很重要。既然是借钱,最好打“借条”而不是“欠条”,二者在法律效果上有时还是有区别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合同上盖的不是公章也不是合同专用章,那么对于合同上盖个人印章有效吗这个疑问需要看盖的其他章是否是在工商局备案的,如果有备案就是有效的,反之是无效的。 公章、合同专用章或业务章都是可以做为合同的印鉴的。所以,只要这相关的章是在工商局备案的,就是有效的。 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广义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门中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狭义合同指一切民事合同。还有最狭义合同仅指民事合同中的债权合同。 合同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产物,是两个以上的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协议。只有当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合法,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从成立之日起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
-
-
欠条只盖私人章合法吗
借据只加盖私人印章是有效的。但最好加盖单位公章,单位公章有备案。根据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以合同形式订立合同的,应当自当事人签字、盖章或者按照指令印章成立合同。当事人一方在签字、盖章或按指印前已履行主要义务,
2022.04.14 499 -
签名前盖章后盖章是否有效?
当然有效。法律没有规定盖章签字的先后顺序,只要内容真实有效有效即可。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 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规
2021.01.14 200
-
打印,加盖私人印章有效吗?
应有立遗嘱人亲笔签字为直接法定凭证,仅加盖私人印章,没有其他证据佐证,难以为凭。
2022-10-27 15,340 -
欠条上盖上私人的印章这样可以吗
欠条上只盖上私人的印章一般是有效的。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履行主要义务
2022-06-07 15,340 -
在私人协议书上盖私人图章是否有法律效果
有法律效力,如果是本人常用图章,相当于本人签字。
2022-10-26 15,340 -
合同印章上的盖章有效还是无效
盖这个章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表明盖章的人(一方当事人)为了避免其他人拿这张复印件再次复印以后作为证据等目的使用,而提前做出明示,就是说这份材料如再次复印以后,再次复印的复印件对盖章人不发生效力。
2022-08-18 15,340
-
01:10
购销合同盖什么章有效购销合同,是指一方将货物的所有权或经营管理权转移给对方,对方支付价款的协议。购销合同包括供应、采购、预购、购销结合及协作、调剂等形式。合同生效,是指合同具备一定的要件后,便能产生法律上的效力。合同生效意味着双方当事人享有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和承
3,025 2022.04.17 -
01:35
合同签字不盖章有效吗首先,签字和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经过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的合同,即使没有盖章,仍然具有法律效力,除非当事人另外有约定的。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经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对于自然人订立的合同,只要当事人没有约定合同一定要经过签字并且
4,142 2022.04.17 -
01:26
扫描的盖章合同有效吗扫描的盖章合同是否有效,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只要签订的合同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并且合同的内容是合法的,则扫描盖章的合同有效的; 2、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以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
6,227 202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