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合同和合同终止的条件一样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委托合同终止条件有哪些? 1、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死亡。若是委托人死亡,委托事务的处理对其已无意义,同时委托人也无从对委托事务指示,加以关注;而若受托人死亡,则委托人对受托人的能力与经验的依赖落空,委托事务也无从继续进行。因此,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死亡的,委托关系应终止。 这里的死亡包括自然人的死亡和法人的死亡。自然人的死亡有真实死亡和宣告死亡两种;法人的死亡即指法人的终止。 2、一方或双方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这是指当事人原有行为能力而后来因一些原因(例如患有精神病)而丧失行为能力。 3、若当事人是企业的,则该当事人破产。已破产的企业因其信用丧失,无法保证合同的继续履行,因此委托关系应终止。 综合上面所说的,委托合同要求终止而导致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失,那么受害方是可以要求的,但在处理时就需要收集相关的证据与对方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好就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解决,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到自己的权益不受到损失。 委托合同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项合同,为了保障委托人的合法、合理利益,对于相关条款应明确约定,所以在签订合同时,当事人一定要了解如何签订委托合同。现实中,有些时候委托合同是有偿的,那这种情况下又该如何就委托合同的报酬做出约定呢?请跟随合同纠纷律师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委托合同终止条件分别是以下情形:委托合同债务已经履行;委托合同债务相互抵销;委托合同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委托合同债权人免除债务;委托合同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委托合同终止的条件包括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死亡,以及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委托合同终止的,在委托人的继承人、遗产管理人或者清算人承受委托事务之前,受托人应当继续处理委托事务。
-
委托合同的法定终止条件是怎样的
委托合同的法定终止条件: 1、委托人死亡、终止; 2、受托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终止的。 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三十四条规定,委托人死亡、终止或者受托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终止的,委托合同终止;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根据委托事务的性
2021.01.29 110 -
委托合同终止 的法定条件有哪些
委托合同终止的法定条件有,委托人死亡、终止;或者受托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终止。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根据委托事务的性质不宜终止的,则尚未终止。
2021.03.04 129
-
委托合同终止的条件
委托合同终止需要满足法定的条件。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托代理终止: (一)代理期限届满或者代理事务完成; (二)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者代理人辞去委托; (三)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
2022-06-02 15,340 -
委托合同终止的终止条件是什么
当事人任意解除委托合同的后果:委托合同的任何一方当事人都有权随时解除委托合同。但是,如果因解除委托合同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除不可归责于自己的事由外,解除合同的一方应当赔偿损失。因当事人一方的原因而终止
2023-05-07 15,340 -
委托合同的法定终止条件
【合同终止条件】委托合同的法定终止条件合同终止指合同当事人双方在合同关系建立以后,因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出现,使合同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一种法定委托合同终止条件。具体包括: 1、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死亡。
2022-11-01 15,340 -
委托合同的法定终止条件?
委托合同的法定终止条件: 客户死亡、终止; 二、受托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终止的。 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委托人死亡、终止或者受托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委托合同终止;但当事人另
2021-12-31 15,340
-
01:33
委托合同的终止原因是什么
委托合同,即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所委托事情的合同。 委托合同终止的原因有:一般原因和特殊原因这两种。 一般原因,比如:委托的事情处理完毕、委托合同已经不可能履行、委托合同的存续期间届满等。 特殊原因主要包含两种: 一种是因为一方
746 2022.04.17 -
01:05
委托合同终止有哪些后果
当委托合同终止后,根据不一样的情况,受托人履行的义务也不一样。 如果给对方带来损失的原因是因为解除委托合同,除不可归责于自己的事由外,解除合同的一方需要赔偿适当的损失。 因委托人的死亡、变成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破产的,导致委
822 2022.04.17 -
01:16
解除合同和终止合同是一个意思吗
合同的解除与合同的终止,当然不是同一个概念。合同的终止包括了合同的解除,但是合同的终止还包括了其他情形。具体来说合同的终止,就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终止,包括了以下的情况:1、债务已经完全履行,合同的目的已经实现;2、双方当事人通过法
1,68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