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车辆已被扣押能否判多久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交警所扣车辆何时放行?这是在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如何依法扣留车辆的问题,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2条第2款规定如下: 超期限及违法扣留车辆问题在实践中经常遇到,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扣留车辆的行政处罚权给予了明确的限定。其第72条第2款规定:“交通警察应当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收集证据;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可以扣留事故车辆,但是应当妥善保管,以备核查”。本条规定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只有因收集证据需要才可以扣留事故车辆,这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赋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权力。但是,国家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行政权力通过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有的交警在现场勘查结束以后,仍然立即扣留事故车辆,一直到事故认定书送达的时刻,有的甚至事故认定书下达后仍然扣留。而实际上,在处理交通事故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事故车辆都不需要检验鉴定。 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在现实中,有些民警以“收集事故车辆上的证据”为理由,“自由延长暂扣车辆的期限”是不对的。 交通警察应当按照《交通事故痕迹物证勘验》等标准,勘验、采集、提取痕迹、物证,并制作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笔录。按照这个要求,“收集事故车辆上的证据”应该在现场完成。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法生交通事故肇事车辆被扣押的时间一般为三十天,最长不超过六十天。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与鉴定机构确定检验、鉴定完成的期限,确定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超过三十日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但最长不得超过六十日。
-
-
交通肇事罪的车被扣押多久
交通肇事罪的车一般扣押三十日左右,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通知当事人领取扣留的事故车辆。根据规定,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扣留事故车辆,并开具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扣留的车辆应当妥善保管。
2020.07.27 170 -
发生交通事故肇事车辆被扣押多久可以提车
最长不超过60天,一般为30天;且自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后5日内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当事人领取车辆。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一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与鉴定机构确定检验、鉴定完成的期限,确定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超过三十日的,
2020.09.10 191
-
交通肇事车辆被扣会多久
1.通常情况下是28天,扣车期限一般为“自现场调查起,三天内委托,二十天出检验、鉴定结论,再加上五天内通知当事人领取事故车辆,即28天”,特殊情况,经过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的,扣车期限可以延
2022-07-18 15,340 -
交通事故车辆被扣押后,多久才能提车
第三十八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与检验、鉴定机构约定检验、鉴定完成的期限,约定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十日。超过二十日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但最长不得超过六十日。 第四十四条检验、鉴定
2022-04-12 15,340 -
一般交通肇事的车辆被扣会判多久
公安交警部门一般情况下在交通事故中扣留车辆的期限为三十日,如果没有法定原因三十日满后必须放车。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二十八条: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扣留事故车辆及机
2022-06-28 15,340 -
交通肇事逃逸车辆被扣留多久
交通肇事逃逸车最多扣六十天。一般来说,如果交警需要对车辆进行鉴定的,那么就会扣留车辆,因为鉴定的期限一般是三十天,最长不超过60天,所以扣留的期限一般也不超过60天。
2022-06-09 15,340
-
01:06
交通肇事罪多久立案交通肇事罪立案的具体的时间法律没有规定。按照公安机关处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交警在接到报案对现场进行勘查时属于受案。交警通过对现场勘查、初步调查后,认为构成刑事案件,制作立案决定书报请主管领导批准后,为立案。交通肇事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死
859 2022.06.15 -
00:57
交通肇事撞死人判多少?交通肇事撞死人的,如果负事故的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估计会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取得受害人的谅解,可以判处缓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
875 2023.02.18 -
01:05
交通肇事逃逸判多少年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后,肇事者为了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肇事车辆或者遗弃肇事车辆后逃跑的行为。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本质特征,就
3,30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