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除了基本条款外,还有哪些自行约定的条款,可以写到空白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合同除了基本必须具备的条款,还有一些自行约定条款,比如试用期的约定、培训、保密、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方面的条款约定,这些自行约定的条款可以写到合同空白处。《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可以,但是增加条款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经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同意的,可以在劳动合同空白处增加条款,不是属于变更劳动合同的情形。
劳动合同不可以留空白条款。若劳动合同留空白条款,则用人单位可能会在空白处填上对劳动者不利而对单位本身有利的内容,包括较少的工资、更长的工作时间、与协商结果不一致的工作期限等。由于劳动合同经签字盖章后生效,员工即使发现内容与协商的不一致或者有错误,却又难以举证证明用人单位的行为是违法的,一出现纠纷,劳动者就容易处于不利的地位。所以,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一定要在劳动合同填写清楚完整,并且确认是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内容后,方可签名。
-
劳动合同的基本条款有哪些
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基本信息、岗位工作信息、薪酬待遇、发薪日、社会保险、劳动合同期限等必备内容,以及其他劳资双方协商一致的事项。
2020.06.19 222 -
劳动合同的基本条款有哪些?
劳动合同的基本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
2020.06.14 104 -
劳动合同基本条款有哪些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
2020.06.18 125
-
劳动合同可以自由约定条款不以约定哪些条款
可以。对于某些事项,法律不做强制性规定,由当事人根据自由意愿选择是否在合同中约定。这些条款的签订完全取决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自愿,当事人双方可以协商约定相关内容,也可以不约定,因此可以称之为劳动合同的
2022-06-26 15,340 -
劳动合同可以约定的条款有哪些, 劳动合同可以约定的条款都有哪些呢
一、劳动合同可以约定的条款在劳动合同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一些操作性强的合同条款很有必要,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均可约定,实践中用人单位应当活用“约定条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用人单位的利
2022-03-09 15,340 -
劳动合同空白条款违法吗
劳动合同空白与员工签订违法行为。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工作时间和休息、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劳动合同期限、社会保险、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保护;其他事项。
2021-12-25 15,340 -
劳动合同需要空白条款吗
劳动合同应当充满空白。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劳动合同期限、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保护;其他事项。
2021-12-25 15,340
-
01:00
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有哪些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合同应该必备的条款有: 1、需要详细的用人单位的名称、办公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公司的主要负责人; 2、员工本人与其身份证一致的姓名、家庭详细住址或者常住地址、居民身份证号码,或其他有效的证件号码; 3、单
10,588 2022.05.11 -
01:14
借款合同提前还款条款怎么约定
一般来说在借款合同中,如果债务尚未到期的话,出借人不能要求借款人提前还款。这是借款人享有的权利。但是,如果借款人同意提前还款的话,就可以放弃这项权利。这时候,双方可以提前结束债权债务关系。要订立借款合同的提前还款条款,应当包含以下的内容:1
2,606 2022.04.15 -
01:13
合同违约条款怎么写
合同违约条款怎么写 合同违约条款,应当按照以下内容书写:1、违约责任的具体承担方式,即当一方拒不履行合同义务时,是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还是采取补救措施的责任,抑或其他违约责任。2、约定违约金的,应当明确违约金的具体金额或者计算方式。3、应当
6,26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