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期间的确定如何确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保证期间如何确定保证期间(包括起算点及期间长短)一般由保证合同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予以约定,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无效或不明确,适用法律的相关规定。通常,前者称为约定保证期间,后者称为法定保证期间。根据担保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法定保证期间的确定为: 1、保证合同没有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2、所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自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3、约定的保证期间不明确的,如约定“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之类内容,保证期间为自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二年。如果主合同没有约定主债务履行期间,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要求主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时起算。二、保证期间的效力1、一般保证保证期间的效力债权人必须在保证期间内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仲裁,否则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2、连带保证保证期间的效力债权人必须在保证期间内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否则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保证期间由债权人与保证人协商约定,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 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
保证期间应当如何确定?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
2021.04.21 125 -
如何确定保证期间的起算点?
确定保证期间的起算点方法如下: 1、当事人有约定的,并且约定的期间不早于或同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按其约定; 2、没有约定的,保证期间从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六个月。
2021.03.07 121 -
如何确定保证期间的起算点
1、根据保证合同成立时,主债务履行期限是否已经届满。 若届满,则从保证合同生效时计算;若未届满,则从主债务履行期届满的次日起计算。 2、保证合同是否约定了保证期间。 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约定不明、约定的期限过短,从主债务
2021.02.13 147
-
保证期间如何确定
保证期间的确定如下: 1、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保证期间。 2、当事人约定保证期间的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算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3、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六百九十二条
2022-07-18 15,340 -
保证期间如何确定?
对保证期间的确定:①一般保证与连带保证都是有约定的从约定,无约定的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起六个月。②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
2022-03-31 15,340 -
保证期间应如何确定
保证期间的确定如下: 1、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保证期间。 2、当事人约定保证期间的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算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3、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六百九十二条
2022-06-12 15,340 -
保证期间应当如何确定
1、保证期间应由债权人与保证人协商确定,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 2、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3、法
2022-10-13 15,340
-
01:06
合同成立的时间如何确定合同成立时间的确定方式如下: 1、承诺生效,在双方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承诺生效便意味着合同的成立; 2、当事人签字盖章,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签订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 3、当事人签字确认书。 合同成立条件如下: 1、
609 2023.01.04 -
00:52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如何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确定如下: 1、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 2、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的法律文件是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外观设计的照片或图片。 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三年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
774 2022.10.08 -
01:12
抚养权如何确定抚养权的问题首先由夫妻双方结合子女意见协商决定,若协商不成,可起诉到人民法院,由法院判决。我国《民法典》对于子女抚养权归属的规定如下:1、两周岁以内的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2、孩子一直随某一方生活,如果离婚后改为随另一方生活,对其生活习惯改
2,391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