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案件如何进行形式审查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立案登记制前提下案件受理时仅作形式审查,立案登记制的要义就在于变“案件受理”为“予以立案”,不需要也不允许对案件做实质上的审查。相对于旧《》仅用第四十一、四十二条两条法条对立案审查做出的规定,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用四条法条对符合立案的条件及立案庭在进行立案登记后的具体形式审查方法做了详细的规定,并对违背立案登记制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惩处措施,保障立案登记制的顺利进行,扫清了公民立案的门槛。法院的立案庭或者说建设后的行政诉讼中心在对进行审查时,只需要审查形式上是否有明确的原告、被告、诉讼请求即可,并不需要对是否真实存在利害关系原告,被告是否适合,证据是否充分进行相应的审查,只要符合形式上的要件,即要接收案件。当然,在形式审查中,应当赋予立案机构审查重复起诉的权利,避免反复起诉,多头起诉,一定程度上遏制滥诉行为进入司法程序。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行政案件可以从下列方面来进行形式审查:原告与被诉的行政行为是否有利害关系;是否有明确的被告;原告是否有具体的诉求和事实根据;以及法院是否有管辖权等。
1、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 2、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 3、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和调查,询问当事人,在事实核对清楚后,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径行判决、裁定。
-
商标形式审查流程如何进行
商标形式审查流程进行步骤:对于申请书的审查,确保文件齐全、填写规范、需要签字盖章的地方都有签字盖章;对商标图样的规格、清晰程序及必要的说明的审查;对填报的商品或者服务项目进行审查。
2020.05.11 129 -
二审案件的审查如何进行
1、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 2、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 3、第二审
2020.06.25 226 -
自诉案件立案审查如何进行
自诉案件立案审查要进行审查有无明确的被告人,有无证据证明被告人犯罪,案件是否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等立案的一般条件。对告诉才处理的自诉案件,符合上述的一般条件,即可立案。但对于刑诉法第170条第二、三项规定的自诉案件,只有一般条件还不足以符合
2022.04.17 587
-
行政案件应该如何形式审查
在立案登记制前提下案件受理时仅作形式审查,立案登记制的要义就在于变“案件受理”为“予以立案”,不需要也不允许对案件做实质上的审查。相对于旧《》仅用第四十一、四十二条两条法条对立案审查做出的规定,修改后
2022-09-08 15,340 -
如何对行政复议案件进行审查
行政复议机关按照下列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1、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 2、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3、具体行政
2022-08-21 15,340 -
行政案件怎么样形式审查
在立案登记制前提下案件受理时仅作形式审查,立案登记制的要义就在于变“案件受理”为“予以立案”,不需要也不允许对案件做实质上的审查。相对于旧《》仅用第四十一、四十二条两条法条对立案审查做出的规定,修改后
2022-09-08 15,340 -
行政案件该怎样形式审查
在立案登记制前提下案件受理时仅作形式审查,立案登记制的要义就在于变“案件受理”为“予以立案”,不需要也不允许对案件做实质上的审查。相对于旧《》仅用第四十一、四十二条两条法条对立案审查做出的规定,修改后
2022-09-08 15,340
-
01:12
报案之后如何查询案件进度
报案之后查询案件进度的方式如下: 1、刚立案的,想查分到哪个法官手里和案号,可以到立案庭的自助查询机上去查,一般的法院都会有,没有的话,就去问立案的法官; 2、分了法官的可以给主审法官打电话询问案件进展情况; 3、凭本人身份证,去法院查询案
22,478 2022.04.12 -
00:53
执行案件的结案方式
除执行财产保全裁定、恢复执行的案件外,其他执行实施类案件的结案方式包括: 1、执行完毕; 2、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3、终结执行; 4、销案; 5、不予执行。 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执行内容,经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已全部执行完毕,
3,706 2022.04.17 -
01:02
行政案件怎么处理
行政案件的处理方式如下:对违法事实清楚、情节简单,后果轻微的违反行政管理行为,执法人员可当场作出如下处罚:1、警告;2、对公民处50元以下罚款;3、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口头告知当事人作出
5,91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