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考验期注意事项包括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是指经法定程序确认已经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人先行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的一种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暂时不用坐牢。那么,在缓刑考验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规定定期向执行缓刑的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而在假释环境中,仍然是从缓刑结束时开始执行。同主刑条件一致。同时,在缓刑考验期间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比如遵守会客规定,迁离居住城市要报告,定期汇报自己的相关活动,同时不可以触犯新的,如果犯以上条款者将会撤销缓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在缓刑考验期内应当遵守刑法的规定,不得违反规定。同时格外注意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一是不得违反规定,二是不得犯新罪。
缓刑是指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以及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犯罪分子,符合刑法规定的情形,在一定期限内暂缓执行被判决的刑罚,进行社区矫正,期间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的情形,期满后不在执行原判决刑罚的一种刑事制度,暂缓执行的期间被称为缓刑考验期。《刑法》第七十五条规定,缓刑考验期内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因此,在缓刑考验期内应当依法接受社区矫正,遵守《刑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服从缓刑执行机关的监督。同时在缓刑考验期内如果又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缓刑将会被撤销,对新犯的罪或者漏罪作出判决,依照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合并执行。
-
缓刑考验期间注意事项
若犯罪分子被人民法院适用缓刑,则在缓刑考验期间内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并且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如果缓刑人员需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2020.03.29 110 -
缓刑考验期间的注意事项
缓刑考验期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并且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如果缓刑人员需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2020.12.25 101 -
缓刑考验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2020.07.14 227
-
缓刑考验期注意事项,缓刑考验期需要注意什么
1、缓刑考验期需要注意什么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规定定期向执行缓刑的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
2022-05-27 15,340 -
缓刑考验期注意事项
缓刑考验期期间的注意事项有: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2022-07-19 15,340 -
缓刑考验期内注意事项
刑法第五节缓刑 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第七十五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2022-03-27 15,340 -
缓刑考验期内有什么注意事项
1、缓刑考验期需要注意什么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规定定期向执行缓刑的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
2022-07-17 15,340
-
00:51
缓刑考验期什么意思
缓刑考验期一般是指,法律规定的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社会上对其进行考察的期限。被判拘役的缓刑考验期:最长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最短不得少于两个月。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最长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最短不能少于一年。被判处拘役
1,401 2022.04.17 -
01:17
房子验收收房注意事项
房子验收收房的注意事项有: 1、业主缴费时应核对《房屋实测面积测绘报告》无误后再结算房款和各项费用。在收房通知书寄出30天内,购房者在约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办理相关手续和验收房屋后,与开发商签署相关合同; 2、收房验房的过程涉及到专业文件是否齐
1,67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