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诉讼材料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对《合同书》及有关协议,以及当事人约定纳入合同内容的有关资料。这些书证直接证明了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以及合同的具体内容。 2、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你向对方履行了合同的证据。交付货物的要有收据,交款的要有发票或其它收款赁证。 3、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向对方发送的告知、通知、提出的异议。但有可能,均应予以完整保留。尤其对于产品质量异议与解除合同的通知务必以书面形式作出或由其签收、或邮寄、或以电话方式作出,同时进行电话录音。 4、证明对方违约事实的证据。 如对方的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证据的保存: (1)要求对方当事人到场对此问题进行确认,并采取产品共同检验记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字。 (2)发出质量异议通知书,要求在通知书上记载质量问题属实。 (3)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拍照。 (4)对产品质量交由双方约定的质检机构进行检验。并对取样过程进行公证。 (5)双方共同交由事先或事后约定的质检机构进行质检。 5、证明我方损失的证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起诉状需要具备以下内容: 1、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2、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请求事项需释明要点,基于以上理由和事实,特提起诉讼,请求法律解决。 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起诉状需要具备以下内容: 1、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2、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请求事项需释明要点,基于以上理由和事实,特提起诉讼,请求法律解决。 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
合同纠纷起诉材料怎么写
起诉状需要具备以下内容: 1、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2、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请求事项需释明要点,基于以上理由和事实,特提起诉讼,
2020.04.02 95 -
-
合同纠纷如何准备起诉材料
1、首先要准备起诉状,各项证据材料,包括合同及证明对方违约事实的证据。 2、各项材料准备好以后,到管辖地法院立案厅立案就行了。 3、立案后法院程序如下:立案-庭前调解-庭审(开庭、法庭调查、质证、辩论、最后陈述、休庭)-领取判决-申请执行。
2020.01.01 113
-
合同纠纷诉讼材料有哪些
合同纠纷诉讼材料有,(1)企业法人、个人合伙、个体工商户的资格证明(营业执照原件,如是复制件,须与原件核对并加注明后,将原件退还),开户银行和帐号。起诉状上的原、被告名称,须与营业执照、合同章相符合,
2022-05-25 15,340 -
合同纠纷诉讼材料需要什么?
关于合同纠纷诉讼材料的解答,合同及与合同有关的文书、电报、信函(包括信封)、图表;变更、补充合同的协议、合同和其他附件,合同签订地及其证明材料。应提供原件,复制件须经过核对。送货、提货、托运、运输、验
2022-07-26 15,340 -
合同纠纷诉讼需要哪些材料
面对商品房合同纠纷要准备如下材料: 1、提供商品房预售合同或者销售合同。 2、预售方应提供以出让方式取得的预售合同权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和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营业执照。 3、提供
2022-07-09 15,340 -
合同纠纷诉讼准备材料有哪些?
还需要看双方是关于合同哪部分的纠纷,比如说是需方拖欠合同尾款,供方还需要根据合同约定的付进度款的条件准备相应的材料,如约定供方交货后3日内需方支付合同尾款,那么供方还需要准备需方签字盖章的收货单。等等
2022-08-01 15,340
-
01:13
合同纠纷怎么诉讼产生合同纠纷时,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可到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起诉。 通常情况下,合同纠纷的管辖由以下情形确定: 1、合同有约定仲裁条款的,只要约定的仲裁条款合法,纠纷就只能通过仲裁解决,排除法院管辖; 2、合同有约定法院管辖的,只要相关约定合法,
1,869 2022.04.15 -
01:25
建筑合同纠纷诉讼时效建筑合同纠纷属于一般民事纠纷。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建筑合同纠纷无法律另行规定的情形,所以诉讼时效为3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
1,217 2022.04.17 -
00:53
房屋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房屋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房屋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三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
1,23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