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了还会被判刑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被判刑后,法院发现罪犯符合缓刑条件的,可以缓刑。 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于不满18周岁的人、怀孕妇女和75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悔罪表现; (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布缓刑对居住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
《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是否能重新进行审理,要根据具体的案情才可以分析。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生效的刑事判决,如果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或检察院申诉,如果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则法院应当重新审判,否则就不会启动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 1、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 2、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排除,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3、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4、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5、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判处死缓,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死刑缓期期满的,减为无期徒刑,不会再被处以死刑。但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
-
被判缓刑还能判缓刑吗
于是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满足条件可以缓刑。未成年人、怀孕妇女、年满75周岁的人都可以。若是犯罪情节轻微或有悔过表现的,被认定没有再次犯罪的危险,或是被宣告缓刑后,犯罪分子对其所居住的社区没有造成严重危害和产生恶劣影响,同时不能认定构成累犯、
2020.06.01 195 -
缓刑未满到期还被查会被判缓刑吗
缓刑期满到外地一般是不会被查的。就算在缓刑期间,经住所所在地派出所同意,也是可以出外办事的,但是需要定期向派出所汇报你的活动情况。缓刑期满后,刑罚就执行完毕了,此时人身不再受限制。
2020.12.04 163 -
自首了会被判缓刑吗
犯罪嫌疑人自首后,会不会被判刑依据犯罪情节和自首情节而定,如果犯罪情节比较轻的,可以免于刑事处罚。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2020.11.18 97
-
被判刑了还会有缓刑吗
判处有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缓刑执行区别很大。 如果在在这期间没有犯罪或者被发现新罪,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如果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
2022-08-15 15,340 -
诈骗罪判了缓刑还会被判缓刑吗
犯诈骗罪的人如果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而且,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也不是累犯的可以被判处缓刑。
2022-07-07 15,340 -
诈骗罪被判缓刑还会被判缓刑吗
需要,只要构成诈骗罪,不管是判实刑还是缓刑,都必须同时判处附加刑罚金的。罚金,是指法院判处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罚金属于财产刑的一种。在中国刑法中是一种附加刑。罚金刑的执行有三种情况
2022-05-11 15,340 -
缓刑了还会被抓吗?
公安机关对于被处罚人决定暂缓拘留后,经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作出行政拘留决定的仍应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百零七条: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暂缓执
2022-08-07 15,340
-
01:00
打人会被判缓刑吗
打人是否能判处缓刑应根据其应承担何种刑罚才能综合判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可知,故意伤害他人,应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应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
1,159 2022.04.15 -
00:48
哺乳期妇女判刑会被判缓刑吗
被判刑时是否处于哺乳期与能否宣告缓刑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如果此时哺乳期妇女是累犯或者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则不能对其宣告缓刑。此外,只有在同时满足对象条件和实质条件两个条件时,哺乳期妇女才可能会被宣告缓刑。首先,对象条件是:哺乳期妇女应当属于被
2,565 2022.04.15 -
01:03
被通缉怀孕了会缓刑吗
被通缉的怀孕妇女是有机会争取缓刑的。宣告缓刑的条件包括: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
99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