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行政赔偿的申请书要怎样写行政赔偿案件中的鉴定、勘验、审计等费用如何承担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要求行政赔偿的,应当递交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受害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2)具体的要求、事实根据和理由; (3)申请的年、月、日。赔偿请求人书写申请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委托他人代书;也可以口头申请,由赔偿义务机关记入笔录。赔偿请求人不是受害人本人的,应当说明与受害人的关系,并提供相应证明。赔偿请求人当面递交申请书的,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当场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并注明收讫日期的书面凭证。申请材料不齐全的,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性告知赔偿请求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赔偿请求人要求人民法院确认致害行为违法涉及的鉴定、勘验、审计等费用,由申请人预付,最后由败诉方承担。法条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九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行政赔偿的申请书中应当包括受害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等相关信息;具体的赔偿要求、事实根据和理由以及申请的日期。
行政诉讼同时请求赔偿的方式为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人民法院应当分别立案,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合并审理,也可以单独审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请求行政赔偿的,适用行政诉讼法有关起诉期限的规定。
-
申请行政赔偿要求具备哪些要件
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要件: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导致其受到损害的;且未超过请求赔偿的时效的等。
2020.08.05 121 -
行政诉讼中如何申请赔偿
行政诉讼中要求赔偿的方式为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人民法院应当分别立案,根据具体情况既可以合并审理,也可以单独审理。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请求行政赔偿的,适用行政诉讼法有关起诉期限的规定。
2020.11.18 150 -
行政赔偿申请书格式是怎样的
首先写明赔偿请求人的姓名、住址等基本情况,如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写明:赔偿请求人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他组织负责人姓名、职务。如赔偿请求人委托有代理人的,写明委托代理人的姓名、单位等情况。其次写明申请赔偿的事实经过。在此写明赔偿请求
2020.09.16 159
-
要求行政赔偿的申请书怎么写行政赔偿案件中的鉴定、勘验、审计等费用如何承担
要求行政赔偿的,应当递交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受害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2)具体的要求、事实根
2022-08-29 15,340 -
行政赔偿申请书要怎样写
行政赔偿申请书申请人……[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住所或常住地(法人和其他组织写明名称或字号、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姓名、职务、电话。工商个体户,写明其字号、业主姓名等)。]法定代理人(或近
2022-08-23 15,340 -
行政赔偿行政赔偿中的附带行政赔偿如何申请执行
当事人在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或者因具体行政行为和与行使行政职权有关的其他行为侵权造成损害而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分别立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合并或者单独审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2021-10-29 15,340 -
行政赔偿申请书要怎么写
下文是我提供的行政赔偿申请书范文,供参考: 申请人……[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住所或常住地(法人和其他组织写明名称或字号、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姓名、职务、电话。工商个体户,写明其字号、业
2022-07-02 15,340
-
00:55
行政赔偿的范围行政赔偿的范围,包括以下的七个方面,具体如下: 1、违法拘留或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 2、非法拘禁或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 3、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4
1,994 2022.04.17 -
01:09
要怎样申请伤残等级鉴定申请伤残等级鉴定有以下两种方式: 1、当事人可向公安机关申请,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因伤致残的,在其治疗终结之后的十五天之内,可以向公安机关申请伤残评定;公安机关应该依据医院证明和公安部关于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有关标准,在接到当事人伤残评定的申
1,382 2022.05.11 -
01:07
同等责任如何计算赔偿关于同等责任如何计算赔偿,可以根据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针对一般发生在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通常会按照交警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所认定的同等责任各自承担50%的事故责任。 而针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
87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