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转让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是怎么处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般转让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的处罚如下: 1、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单位犯此罪的,实行双罚制,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四条 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设立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伪造、变造、转让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犯转让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的处罚规定是: 1、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单位犯此罪的,实行双罚制,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处罚。
一般转让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的处罚如下: 1、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单位犯此罪的,实行双罚制,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处罚。
-
转让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的处罚
转让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的处罚标准是: 转让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批准文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
2020.09.12 117 -
转让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的处罚?
转让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的处罚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2020.08.17 128 -
转让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怎么处罚
我国人民法院对于构成转让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的犯罪分子,所适用的处罚措施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2020.01.13 103
-
转让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什么是转让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
转让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的刑事责任是:一般犯罪情节,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1-11-23 15,340 -
转让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处罚
行为人转让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
2022-07-11 15,340 -
转让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的处罚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四条的规定,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批准文件罪是指伪造、变造、转让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2022-05-13 15,340 -
转让金融机构批准文件罪怎么处罚?
1.只要实施了伪造、变造、转让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即构成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
2023-06-08 15,340
-
01:08
金融犯罪一般判几年
金融犯罪的量刑需要根据犯罪手段、犯罪方法等具体判断,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金融犯罪并非刑法中的具体罪名,而包括了八大类犯罪,每类犯罪的量刑标准不一。第一类是包括伪造货币罪,持有、使用假币罪等五种犯罪的危害货币管理秩序犯罪;刑法对这一类犯罪的
2,127 2022.04.17 -
01:05
伪造虚假文件罪一般判几年
伪造虚假文件涉嫌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具体判刑按照情节的严重程度来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
2,967 2022.04.17 -
00:48
不批捕取保候审的一般怎么判
不批捕取保候审的一般怎么判,具体如何判决要根据犯罪事实进行确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
1,77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