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能当庭反诉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合同纠纷当庭反诉的一方需要向法庭提交书面反诉状,没有书面反请求的。当事人在法庭上应当向法院详细说明反诉的请求和事实理由。如果拥有反诉证据的,还应当向提交法院。被告方提起反诉,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可以缺席判决。
合同发生纠纷后,合同一方向法院起诉,另一方可以提出反诉。提出反诉的一方需要向法庭提交书面反诉状,没有书面反诉状的,应当向法庭详细阐明反诉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如果有反诉证据的,也应当向法庭提交。在提出反诉的时候,还应当注意如下问题: 1、提出反诉的时间一般是在本诉案件受理后,一审法庭辩论结束前。 2、被告提出反诉后,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本诉按撤诉处理,反诉可以缺席判决。 3、反诉的当事人应当限于本诉的当事人的范围。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基于相同法律关系、诉讼请求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或者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基于相同事实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 4、如果反诉应由其他人民法院专属管辖,或者与本诉的诉讼标的及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理由无关联的,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提出反诉的被告可以另行起诉。 5、在第二审程序中,原审被告提出反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就反诉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反诉人另行起诉。但双方当事人同意由第二审人民法院一并审理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一并裁判。
-
继承纠纷能反诉吗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在继承纠纷过程中,若是符合了法定的条件,那么被告方是可以进行反诉的。继承纠纷中反诉的条件,第一个是,需要由诉讼中的被告向当前诉讼中的原告提出反诉;第二个是,原诉讼已经被法院受理;第三个是,是否受理反诉
2022.04.12 1,698 -
离婚纠纷能反诉吗
针对这个问题,在这里向大家解释一下。反诉是指在一个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程序中,被告以原告为被告,向受诉法院提出的与原诉讼有牵连的独立的反请求。当前我国立法及司法实践均认为:离婚之诉是一种复合之诉,子女抚养、财产分割问题都是附属于离婚之诉的从诉
2020.11.22 125 -
继承纠纷能反诉吗
反诉是一种特殊的诉,是指在一个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诉讼法上称为本诉)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原告为被告,向受诉法院提出的与本诉有牵连的独立的反请求。该权利是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的重要体现,是本诉被告所享有的重要诉讼权利。其存在的目的在于通
2020.06.20 144
-
合同纠纷当庭反诉程序有哪些
合同纠纷当庭反诉的,提出反诉的一方需要向法庭提交书面反诉状,或者阐明反诉的诉讼请求、事实理由以及相应证据。递交反诉状受理后,需要交纳相应的反诉费用。
2022-06-07 15,340 -
合同纠纷当庭反诉反诉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合同纠纷当庭反诉的,申请反诉的合同当事人应当向法院提交书面反诉状,说明其反诉的是诉讼请求与事实理由,对于其主张等反诉观点,有相关证据的还应当提交其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2022-06-05 15,340 -
合同纠纷当庭反诉需要提交什么
合同纠纷当庭反诉的,申请反诉的合同当事人应当向法院提交书面反诉状,说明其反诉的是诉讼请求与事实理由,对于其主张等反诉观点,有相关证据的还应当提交其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2022-05-12 15,340 -
医疗事故纠纷案件当庭审理可以反诉吗
符合条件是可以当庭反诉的。一、反诉的概念和特征反诉是指在已经开始的诉讼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原告为相对方,向人民法院提起的与本诉存在牵连关系的独立的反请求。其特征是:1、反诉当事人具有特定性,反诉只能由
2022-01-24 15,340
-
01:12
离婚纠纷可以当庭调解吗
离婚纠纷,当然可以当庭调解。根据我国婚姻法以及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必须对夫妻双方进行调解。据此,调解是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没有经过调解的离婚诉讼,是违反法定程序的诉讼,当事人可以进行申诉。虽然我国遵循婚姻自由原则,但
1,759 2022.04.15 -
01:02
离婚纠纷可否反诉
离婚纠纷不适用反诉。离婚是当事人重要的法律行为。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不仅要对夫妻双方的人身关系作出裁判,而且要对子女抚养以及财产关系作出裁判,使之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在当事人离婚之后,虽然夫妻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已经消灭,但是父母与子女的
1,762 2022.04.17 -
01:14
劳动纠纷起诉费是多少
劳动纠纷起诉费是10元。案件受理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
3,565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