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职罪中的恶劣社会影响如何认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渎职罪中恶劣社会影响的认定是:行为性质本身是否恶劣。行为本身是否能够引发恶劣社会影响。危害程度是否与重大损失后果相当。法律中对渎职罪明确了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两种损失后果情形,在其他特殊的渎职罪名中,也规定了造成损失的具体数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渎职罪中的恶劣社会影响的本质在于如何认定“恶劣”二字,什么程度才算是恶劣,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行为性质本身是否恶劣。如果行为本身只是轻微的工作失误,而当事人无理上访、缠访、集会,恶意夸大影响以达到非法目的,对这种人为的社会影响不能纵容。 (2)行为本身是否能够引发恶劣社会影响。在实践中,恶劣社会影响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两种情况。显性的恶劣社会影响比较容易发现,如引发群众性集会、上访、静坐等。隐性的是指未显现出来的恶劣行为,并非是其社会危害性不足以引发恶劣影响,而是由于公权力介入或上级机关纠正等原因而没有引发。 (3)危害程度是否与重大损失后果相当。法律对渎职罪明确了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两种损失后果情形,在其他特殊的渎职罪名中,也规定了造成损失的具体数额。
渎职罪中恶劣社会影响的认定是:行为性质本身是否恶劣。行为本身是否能够引发恶劣社会影响。危害程度是否与重大损失后果相当。法律中对渎职罪明确了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两种损失后果情形,在其他特殊的渎职罪名中,也规定了造成损失的具体数额。
-
渎职罪中恶劣社会影响通过什么认定
渎职罪中恶劣社会影响通过以下认定: 1、行为本身是否恶劣,如果行为本身只是轻微的工作失误,当事人无理上访、缠访、集会、恶意夸大影响以达到非法目的,就不能纵容这种人为的社会影响; 2、行为本身是否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在实践中,恶劣的社会影响
2022.04.12 1,022 -
渎职犯罪构成恶劣社会影响怎么认定
应这样认定渎职犯罪造成的恶劣社会影响:行为人犯渎职罪,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损害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
2020.07.31 220
-
渎职罪中恶劣社会影响如何认定
渎职罪中的恶劣社会影响的本质在于如何认定 “恶劣 ” 二字,什么程度才算是恶劣,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 1)行为性质本身是否恶劣。如果行为本身只是轻微的工作失误,而当事人无理上访、缠访、集会,
2023-03-04 15,340 -
如何界定渎职犯罪中“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中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渎职犯罪规定的法定立案标准之一.然而由于该标准具有模糊性、非物质性、不可计算性等特点,在司法实践中难以
2022-10-10 15,340 -
寻衅滋事罪中的恶劣社会影响如何认定?
寻衅滋事罪中恶劣社会影响的认定,根据行为人的具体行为确定。如果行为人在公众场合寻衅滋事,并且达到了相关罪行的立案标准,那么公安机关可以对其立案,最后人民法院进行依法审判,行为人要受到相应的刑罚。
2023-08-19 15,340 -
寻衅滋事罪中恶劣社会影响如何认定
寻衅滋事罪中恶劣社会影响的认定,根据行为人的具体行为确定。如果行为人在公众场合寻衅滋事,并且达到了相关罪行的立案标准,那么公安机关可以对其立案,最后人民法院进行依法审判,行为人要受到相应的刑罚。
2023-02-11 15,340
-
01:13
渎职罪如何量刑
渎职罪包括: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徇私枉法罪等,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对行为人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滥用职权罪。而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主要区别是:该罪在主观方面
1,494 2022.05.11 -
01:54
对强奸罪情节恶劣的认定是怎样的
对强奸罪情节恶劣的认定是: 1、对于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认定,目前尚无司法解释予以明确,一般由司法机关酌情予以认定。司法实践中,认定是否构成“情节恶劣”,一般要结合犯罪主体、犯罪对象、犯罪手段、犯罪持续的时间、地点、次数等犯罪情
414 2023.04.20 -
01:12
销售伪劣产品罪如何认定
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销售伪劣产品罪主观上对伪劣产品是明知的。如不知是伪劣产品而予以生产、销售的,由于其主观上不具有的故意,不构成犯罪。如果
4,705 20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