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怎么争取继子女抚养权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十七条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虐待和歧视。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可见,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继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应当等同于父母与子女间的权利义务。据此,继父母后对与之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子女享有抚养权是不言而喻的;对应的,继子女可以选择要求亲生父或母抚养,也可以要求继父或继母抚养。所以,当重组家庭的夫妻再次离婚时,如果父母双方都主张子女抚养权,继父或继母需要收集以下证据材料来争取继子女的:(一)证明自己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能力;(二)证明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三)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四)另一方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五)已方收入稳定、对方收入不稳定长期离家不回;(六)对方有不良嗜好、赌博、酗酒、吸毒等恶习;(七)已方思想品德好、对方对离婚存在过错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争取继子女抚养权:证明绝育或丧失生育能力;证明子女生活时间长;另一方患病;另一方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另一方收入不稳定;另一方有不良习惯;对离婚有过错。
继父母不能争取继子女的抚养权,只有子女的亲生父母可以争取,若是与继子女形成扶养关系,则继子女对继父母有赡养的义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子女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
如何争取继子女抚养权
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继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应当等同于父母与子女间的权利义务。据此,继父母离婚后对与之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子女享有抚养权是不言而喻的;对应的,继子女可以选择要求亲生父或母抚养,也可以要求继父或继母抚养。所以,当重组家庭的夫妻
2021.01.22 127 -
子女抚养权怎么争取
子女抚养权的争取首先可以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一般两周岁以下的孩子由女方直接抚养,两周岁以上的以更有利于孩子成长为原则,八周岁以上的法院会听取孩子的想法和意见。所以是否能争取
2022.04.13 538 -
怎么争取子女抚养权
争取孩子抚养权的前提是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如果双方协商一致,可先协议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到法院起诉,由法院根据双方实际情况进行审判。法院会根据双方的经济能力、教育背景、生活条件、居住环境、身体状况等综合判定。如果孩子在两周岁以内,一
2022.04.13 485
-
怎么争取继子女抚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十七条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虐待和歧视。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可见,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继子女间的权利义务,
2022-08-31 15,340 -
能怎么争取子女抚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3]第三十六条第3款规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再根据《关
2022-08-23 15,340 -
继父母能否争取继子女的抚养权
继父母一般不能争取继子女的抚养权。根据法律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继父母享有继子女的抚养权。但如果是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离婚时,抚养权一般归生父或生母,除非继父母有足够证明孩子跟生
2022-06-28 15,340 -
如何争取继子女抚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十七条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虐待和歧视。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可见,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继子女间的权利义务,
2022-08-27 15,340
-
01:04
女方能争取孩子抚养权吗女方也可以争取子女的抚养权。离婚并不会影响父母与子女间的亲子关系,离婚后无论由谁直接抚养,都仍是父母双方的孩子。根据我国民法典及相应的司法解释规定可知,未满两周岁的子女在母亲没有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有抚养条件却不抚养的情
756 2022.05.11 -
01:05
如何争取子女抚养权要争取子女的抚养权,就需要向人民法院证明子女跟随自己生活,更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在实际判决中,法院会考察双方提交的抚养能力证据,衡量父母双方的经济能力以及家庭环境,如果子女已经满八周岁的,甚至还会采纳该名子女的意见。这就意味着要争取
1,191 2022.04.17 -
01:03
子女抚养权如何争取要争取抚养权的一方,要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收集并提交利于本方的证据。首先,根据相关规定,父母离婚时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一般由母亲直接抚养,但是如果母亲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父方直接抚养:1、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
1,41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