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合犯和牵连犯区别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罪名不同:想象竞合犯是实施了一个行为侵犯了数个客体,触犯了数个罪名,牵连犯以实施某种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 2、性质不同:牵连犯是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想象竞合犯是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 3、原则不同:凡《刑法》分则条款对特定犯罪的牵连犯明确规定了相应处断原则的,无论其所规定的是何种处断原则,均应严格依照刑法分则条款的规定。想象竞合犯又称想象数罪,该说认为,想象数罪只是形式上构成数个罪名,因其仅有一个犯罪行为与实质数罪性质明显不同。 4、最后,牵连犯的处断原则是:凡《刑法》分则条款对特定犯罪的牵连犯明确规定了相应处断原则的,无论其所规定的是何种处断原则,均应严格依照《刑法》分则条款的规定,对特定犯罪的牵连犯适用相应的原则予以处断。想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采用“从一重处断”,不实行数罪并罚。除此之外,对于其他牵连犯,即《刑法》分则没有明确规定处断原则的牵连犯,应当适用从一重处断的原则定罪处刑,也不实行数罪并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想象竞合犯和牵连犯区别是,想象竞合犯是基于一个罪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牵连犯是行为人实施某一犯罪,而其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情况。
想象竞合犯和牵连犯的区别:想象竞合犯是一个犯罪行为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罪名;而牵连犯是行为人实施某一犯罪,而其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
-
牵连犯与竞合犯的区别
想象竞合犯和牵连犯的区别:想象竞合犯是一个犯罪行为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罪名;而牵连犯是行为人实施某一犯罪,而其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
2020.08.08 333 -
想象竞合犯和牵连犯区别是什么
想象竞合犯和牵连犯区别是,想象竞合犯是基于一个罪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牵连犯是行为人实施某一犯罪,而其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情况。
2020.02.03 156 -
想象竞合犯与牵连犯如何区别
想象竞合犯与牵连犯的区别是:想象竞合犯侵犯了数个客体,构成数个罪名。牵连犯以实施某种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性质不同,牵连犯的犯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想象竞合犯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触犯两个以上异种
2020.06.14 283
-
牵连犯和竞合犯的区别
1、想象竞合犯是实质的一罪,而牵连犯是处断的一罪。 2、想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 3、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
2022-11-10 15,340 -
牵连犯和竞合犯的区别是什么?
首先,想象竞合犯是实质的一罪,而牵连犯是处断的一罪其次,想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而
2022-07-10 15,340 -
想象竞合犯和牵连犯区别是什么
想象竞合犯和牵连犯的区别是,想象竞合犯是行为人实施了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了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罪名;而牵连犯是行为人实施某一犯罪,其手段或者结果又触犯了其他罪名。
2022-06-07 15,340 -
想象竞合犯和牵连犯区别是什么?
想象竞合犯和牵连犯区别是,想象竞合犯是基于一个罪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牵连犯是行为人实施某一犯罪,而其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情况。
2022-10-14 15,340
-
01:11
继续犯和状态犯的区别
继续犯和状态犯的区别如下:1、概念不同。继续犯也叫持续犯,是指作用于同一对象的一个犯罪行为从着手实行到行为终了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在一定时间内同时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状态犯,是指犯罪完成以后,其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即犯罪行
4,028 2022.05.11 -
01:18
共同正犯和帮助犯的区别
共同正犯和帮助犯,一般有以下的三个区别,具体如下: 1、概念不同:帮助犯指共同犯罪中没有直接参与犯罪的实行行为,而是向实行犯提供帮助,使其便于实施犯罪,或者促使其完成犯罪的人。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
8,983 2022.05.11 -
01:29
刑事犯罪和行政犯罪的区别
刑事犯罪和行政犯罪,一般有以下的四个区别,具体如下: 1、概念不同:刑事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
9,43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