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官司抚养权怎么争的后面抚养是父母双方进行抚养不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2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挥着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生活的,如女方有不良嗜好或其他品质问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女方收入较低、且工作不稳定,没有固定住所等。 2、孩子一直随父亲生活,如果离婚后改为随母亲生活对其生活习惯改变较大且影响其成长的。 3、男方已做绝育手术,或丧失生育能力的。 4、男方年纪偏大,再次生育的几率较小;而女方却处于较好的生育期的。 5、男方没有子女,而女方由于其他婚姻关系或婚外情等原因还有子女的。 6、10周岁以上的孩子愿意随父亲生活的。
要由法官根据双方的情况,以有利于未成年子女权益为原则进行判决。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
离婚后父母双方抚养权归谁
离婚后父母双方都有抚养权,子女跟哪方生活可以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进行判决。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2021.01.04 158 -
双方父母离婚后如何争取孩子的抚养权
抚养权应该判给哪一方,要由法官根据双方的情况,以有利于未成年子女权益为原则进行判决。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
2021.03.03 139 -
父母离婚母方怎么争取子女的抚养权?
判由女方抚养子女的有利条件有: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 (2)已作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3)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4)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5)子
2021.01.07 158
-
离婚的子女抚养权的司法解释后面抚养是男方进行抚养不的
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以优先考虑:(1)以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
2022-06-13 15,340 -
离婚父亲有抚养权却丢给母亲后面抚养费是怎么进行计算的
当事人可以自由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诉讼离婚并解决孩子的抚养问题其次,由于孩子未满两周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规定,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
2022-07-12 15,340 -
双方父母离婚争抚养权应该怎么做
1、双方父母基本条件的取证。现代的生活节奏较快,很多时候,孩子往往不是夫妻任何一方带,特别对于学龄前儿童,往往是一方的父母带。因此,孩子以往的生活环境,以及长期带孩子的父母的意见及身体情况,往往也是影
2022-06-25 15,340 -
8岁儿童父母离婚后抚养权后面是父母双方共同赡养还是一方不的
对两岁以上未成年的娃儿,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1)已做节育手术或因其他原由丧失生育本领的;(2)娃儿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于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2022-06-17 15,340
-
01:05
离婚官司怎么争取孩子抚养权
离婚官司过程中,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来争取孩子的抚养权: 1、向人民法院证明对方不适合抚养未成年子女。例如:对方存在故意伤害、虐待或者遗弃未成年子女的犯罪前科,或者对方存在重大疾病,无力照顾未成年的子女。 2、向人民法院证明自己一方更适
431 2022.05.18 -
01:31
养父母离婚抚养权归谁
养父母离婚的时候,也会像亲生父母一样,涉及子女的抚养权归属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收养制度是我国的法定家庭制度。经过收养登记之后的养父母与养子女,能够适用亲生父母与亲生子女之间的法律规定。因此,要判断养父母离婚时养子女的抚养权,就要明确亲生父母
1,096 2022.04.17 -
00:58
抚养权的官司怎么打
抚养权是夫妻双方离婚后,有与孩子一起生活的权利。对于抚养权,一般都是夫妻双方之间协商决定,如果协商不成,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可以向有关法院进行起诉。对于抚养权官司,法院都是看双方之间哪一方的条件更好,会偏向于哪一方,会根据工作、收入、教育等
881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