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后法院一直联系不上对方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起诉后法院一直联系不上对方,可以公告送达。到期就可以缺席判决,那对原告有利。如果被告不到法院领取开庭传票或者无法送达被告人,则法院启动公告送达的方式,公告期满,如果被告还不知道自己被起诉了,法院会通知原告缺席开庭。 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如果被告地址不祥查找不到或下落不明,无法直接送达起诉状副本及开庭传票,法院可以通过公告送达的方式向被告送达,公告期为两个月,被告的答辩期间为十五日。开庭以后被告不到的话还可以缺席判决。
起诉后法院一直联系不上对方,可以公告送达。到期就可以缺席判决,这对原告有利。如果被告不到法院领取开庭传票或者无法送达被告人,则法院启动公告送达的方式,公告期满,如果被告还不知道自己被起诉了,法院会通知原告缺席开庭。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
起诉后一直联系不上对方怎么办
起诉后法院一直联系不上对方处理方式如下: (1)如果起诉至法院联系不到对方的,法院会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通知对方诉讼信息、开庭时间等; (2)如果开庭后,对方没有到庭的,人民法院会通过传票传唤对方,若是对方没有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法院会作缺
2022.12.06 1,537 -
起诉法院联系不上对方怎么办
如果起诉至法院联系不到对方的,法院会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通知对方诉讼信息、开庭时间等;如果开庭后,对方没有到庭的,人民法院会通过传票传唤对方,若是对方没有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法院会作缺席判决。
2020.03.05 1,068 -
起诉后对方联系不上怎么办
起诉对方了联系不到人怎么办 在找不到借款人的情况下,查到借款人的身份证号码,到法院起诉进行公告送达。起诉的同时,申请财产保全,要求冻结借款人资产。
2020.05.18 226
-
对方去法院起诉了,一直联系不上怎么办
先写起诉书,再去法院立案。法院将向被告发送开庭传票和起诉状副本,并告知其开庭时间。如果被告未能向法院领取开庭传票或送达被告人,法院将启动公告送达。公告期满,被告不知道被起诉的,法院将通知原告缺席开庭。
2021-11-22 15,340 -
起诉离婚后法院一直联系不上被告怎么办?
如果起诉离婚,如果联系不上,可能会公告送达。在中国,公告将在60天内送达,并安排开庭。如果对方没有出庭,可能会选择开庭。法官可能会缺席判决并公告送达,但仍需60天。然而,第一次判决的概率很小。判决生效
2021-11-02 15,340 -
起诉离婚对方一直联系不到怎么办
根据你咨询的起诉离婚联系不到对方需要怎么做,一方起诉离婚,如果联系不上对方的,可由法院进行公告送达。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民事诉讼中,如果因找不到被告而无法通过直接送达、邮寄送达或其它方式送达诉
2022-07-07 15,340 -
起诉离婚男方一直联系不上怎么办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第一百四十四条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
2022-08-13 15,340
-
01:14
与对方联系不上怎么起诉离婚
与对方联系不上,起诉离婚的规定如下: 1、要证明被告下落不明,可以通过以下证据来证明:一方亲戚或双方亲戚所出具的证明材料;原被告所居住的村委会、居委会所出具的证明;地方派出所出具的证明;被告单位出具的证明。其中派出所或居委会,村委会证明被告
605 2022.05.21 -
01:11
欠钱的联系不上起诉有用吗
欠钱的联系不上起诉有用。通过诉讼方式实现债权是公力救济,较之于私力救济更为权威,在某些方面也更为有效。如果债权债务属实,那么债权人可以通过诉讼获得给付判决,债务人受到生效判决的拘束,如果不主动履行,债权人还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由执行法院协助债
1,807 2022.05.11 -
01:17
五六年不联系怎么起诉离婚
如果已经五六年不联系,夫妻一方想要解除婚姻关系的,可以选择诉讼离婚的方式,由法院向被告下达传票,要求被告前往受诉的法院进行离婚调解,从而实现解除婚姻关系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要提起离婚诉讼,必须先确认能够受理离婚诉讼的管辖法院。根据我国民事
93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