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卡能不能外地用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社保卡一般不可以在外地使用,只能在缴存地使用,若劳动者在外地就业的,可以办理社会保险转移手续,然后在外地使用。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六十四条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除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与生育保险基金合并建账及核算外,其他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社会保险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社会保险基金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社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挪用。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具体时间、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社保卡只能在缴存地使用,一般不能在外地用,在外地就业的,可以办理社会保险转移手续,然后在外地使用。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社保可以异地使用。跨省异地就医群众需要重点把握的环节是先备案、选定点、持卡就医。参保人员跨省就医之前需要在参保地的经办机构进行备案,经办机构采集必要的信息,目前全国有统一的备案表进行明确,关键的信息是两条。一是要说清楚备案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出去常驻还是异地安置,还是在外面工作,还是转诊转院,要把原因告诉经办机构。
-
外地社保卡能在本地用吗
可以。但是需要办理社保转入,一旦转入本地,回去原籍就用不了了。1.为确保由于工作地或学习地发生变化的参保人员能正常使用社保卡,参保人员可以持本人身份证和社保卡到社保局办理社保卡转入业务。2.参保人员在统筹范围外社保有实缴记录的,需到原参保地
2020.11.18 1,276 -
社会保障卡在外地能用吗
社保卡异地可以用,但是在使用某些功能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限制,比如: 1、可在全国范围内当做身份证使用; 2、如果需要异地使用医保,享受医保待遇,那么还需要提前办理医保异地就医备案,若是在异地因为急病而导致住院,则还需要和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联系
2022.12.19 37,705 -
家里社保卡在外地能用吗
医保卡只能在本地使用,异地是不可以使用的,但可以办理异地就医手续。要想报销异地就医的费用,就必须事前向参保地医保申请批准了,或者费用先自付,然后再回去申请。报销未经批准,异地就医,费用不报销。
2020.11.02 1,130
-
社保卡外地能用吗
社保卡能否异地使用,具体要看当地的政策。因为现在的社保还是各省市统筹,不是全国统筹,所以社保卡自然也是不能全国通用的。一般人们都是在异地就医的时候需要用到社保卡,而即使你是在异地就医,一般情况下也是通
2022-05-29 15,340 -
社保卡能在外地用吗?
社保卡能否异地使用,具体要看当地的政策。因为现在的社保还是各省市统筹,不是全国统筹,所以社保卡自然也是不能全国通用的。一般人们都是在异地就医的时候需要用到社保卡,而即使你是在异地就医,一般情况下也是通
2022-06-01 15,340 -
通用的社保卡在外地能用吗?
新的社会保险卡在身份证、信息查询、医疗费阶段、社会保险费缴纳等方面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新卡具有金融服务功能,可作为银行卡(暂时支持人民币借记卡的应用程序)使用,可在全国通用。同时,开通相关功能后,可以在
2021-10-15 15,340 -
家里社保卡在外地能用吗
医保卡只能在本地使用,异地是不可以使用的,但可以办理异地就医手续。要想报销异地就医的费用,就必须事前向参保地医保申请批准了,或者费用先自付,然后再回去申请。报销未经批准,异地就医,费用不报销。
2021-12-14 15,340
-
00:52
外地交社保本地能用吗外地交社保本地能用。但是需要办理社保转入,一旦转入本地,回去原籍就用不了了。为确保由于工作地或学习地发生变化的参保人员,能正常使用社保卡,参保人员可以持本人身份证和社保卡,到社保局办理社保卡转入业务。参保人员在统筹范围外社保有实缴记录的,需
10,994 2022.05.11 -
01:03
社保卡能异地使用么社保卡不能异地使用。 社保政策是由各省市统筹的,还没有实现全国范围的统筹,因此社保卡是不能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 社保卡用于居民办理社会保险个人缴费、医院就医、药店购药、信息查询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以及银行存款、取款、转账等个人结算业务和
11,986 2022.05.11 -
00:56
社保交在外地能在本地用吗社保交在外地能在本地用。但是需要办理社保转入,一旦转入本地,回去原籍就用不了了。具体如下: 1、为确保由于工作地或学习地发生变化的参保人员能正常使用社保卡,参保人员可以持本人身份证和社保卡到社保局办理社保卡转入业务; 2、参保人员在统筹范围
21,86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