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款逃匿不还算诈骗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视情况而定。如果对方是只是恶意拖欠货款,正常情况下应是经济纠纷,不构成诈骗罪。如果对方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手段骗取货款的,则涉嫌诈骗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不付货款算诈骗吗
不付货款是否算诈骗,需要看具体情况来判定: 其 一、如果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货款,则行为人的行为算诈骗; 其 二、不符合上述情况的,不属于诈骗。
2021.04.02 237 -
不付货款算诈骗吗?
不付货款不算诈骗。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大量公私财产的行为。如果借款人因某种原因长期拖欠或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项和物品,到期后无法偿还,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就不会浪费、违约或欺诈。如果真的打算偿
2022.04.15 357 -
骗货款算不算经济诈骗
骗货款算经济诈骗。刑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
2020.11.21 240
-
货款不还算诈骗吗?
1、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欠货款未还,如果未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则不属于诈骗,属于普通的民事纠纷,应当向法院起诉而不
2022-04-19 15,340 -
借款后即逃匿,算诈骗罪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借款人借款后逃匿的,是不是属于诈骗,要看当事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如果借贷是为了非法占有的,就是属于诈骗行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
2021-09-30 15,340 -
拿到货还款算诈骗吗
如果只有部分欠款,是民事纠纷,如果拿到货后,欠合作单位款后潜逃,可能涉嫌诈骗罪。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
2022-03-18 15,340 -
借款后又逃匿属于诈骗吗
看是否是借款,如果是借款只是还款一部分,不涉及诈骗;否则涉嫌诈骗。《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1年2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1
2022-02-25 15,340
-
00:49
工厂收了钱不发货算诈骗吗
诈骗罪是指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隐瞒真相或者虚构事实的方法,诈骗公私财务,数额较大的行为。工厂是否构成诈骗罪,要看工厂是否本身有隐瞒真相,虚构事实的行为,是否是以非法占有作为的目的。还要看工厂诈骗的金额是否数额较大。一般情况下工厂收了钱之后
2,854 2022.04.17 -
01:23
借钱不还拉黑了算诈骗么
借钱不还拉黑了不算诈骗,因为借钱一开始是有归还的目的的,而诈骗一开始就没有归还的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对于借款不还还拉黑的债务人,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其还款。起诉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和证明对方借钱不还的相
5,106 2022.04.17 -
00:59
不当得利算诈骗吗
不当得利不算诈骗。两者的概念不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的利益。不当得利的情形在生活中经常发生,是没有法律上的依据获得利益的行为。 不当得利是民
1,96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