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酒驾的刑事责任是该如何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2、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3、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4、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我国刑法对醉酒驾驶的规定是: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醉酒驾驶情形的,构成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并处罚金。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我国《刑法》对于醉酒驾驶是这样规定的:行为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追逐竞驶,情节恶劣、醉酒驾驶机动车等法定情形之一的,对其应处拘役,并处罚金。
-
我国刑法对于醉酒驾驶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刑法》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
2020.11.08 180 -
我国是如何规定刑事责任年龄的
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如下: 1、十六岁以上的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2、14岁以上不满16岁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
2022.04.16 443 -
醉驾的刑事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醉驾涉嫌危险驾驶罪,根据刑法规定,处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机动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一)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二)血液酒
2022.08.09 196
-
我国对酒驾的刑事责任是应该如何规定的
1、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2、驾驶机动
2022-08-29 15,340 -
我国对酒驾的刑事责任是怎样的规定
1、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2、驾驶机动
2022-08-29 15,340 -
我国对刑事责任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采用了四分法。1绝对无刑事责任年龄,即不满14周岁的,对任何犯罪都不负刑事责任。2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2022-03-16 15,340 -
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刑事责任年龄指对违法行为负刑事责任的年龄范围。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事责任年龄以14周岁和16周岁两个界点分为三个部分:完全无责任年龄,即不满14周岁的自然人,对其行为不负任何刑事责任;相对责任年龄,
2022-03-15 15,340
-
01:40
酒驾如何处罚规定
酒驾的处罚规定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指,行为人只是构成了普通的行政违法行为。这时候,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对酒驾的行为人作出行政上的处罚。具体来说,一般情况下,行为人只需要缴纳行政罚款,同时被暂时扣留驾驶证
1,745 2022.04.15 -
01:04
醉驾的刑事责任是什么
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需要负以下的刑事责任: 1、如果没有构成犯罪的,对机动车驾驶证进行吊销,并且在五年内不能再申领驾驶证处拘役和罚金; 2、如果构成犯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这里的情节严重是指,造成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以上的,
4,249 2022.04.15 -
01:48
交通事故该如何判定责任
交通事故判定责任具体如下: 1、一方当事人有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需负全部责任; 2、因一方的过错,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且其他方当事人没有违章行为;则应由过错方负全部责任; 3、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造成现场变动、或证据灭失,导致交管
84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