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期满解除有哪些赔偿方式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时,计算经济补偿的普遍模式是:工作年限X每工作一年应得的经济补偿。及有关国家规定对工作年限及经济补偿标准做了明确的规定。《》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关系不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方法有: 1、如果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如果单位没有正当合法理由单方辞退,需要按上面标准支付双倍的赔偿金。
解除劳动合同支付职工的经济补偿金可以用现金方式,也可以用国有净资产方式予以补偿。对改制分流中不愿进入改制后新公司、自愿走向社会自谋职业的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的经济补偿金应以现金方式补偿;对进入非国有法人控股改制企业的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的经济补偿金可以用国有净资产方式予以补偿。
-
医疗期满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有哪些?
医疗期满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医疗期未满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支付赔偿金。
2020.11.15 151 -
劳动合同解除方式有哪些?
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包括: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者提前三十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劳动者单方面解除;过失性辞退;无过失性辞退;经济性裁员;法定终止情形;其他。
2020.10.24 170 -
劳动合同有哪些解除方式
劳动合同解除方式有以下三种: 1、双方协商或按约定解除; 2、劳动者单方解除; 3、用人单位单方解除。 劳动合同终止是企业劳动合同法律效力的终止,也就是双方当事人之间劳动关系的终结。劳动合同的解除,是当事人双方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解
2022.06.08 264
-
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方式有哪些, 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方式有哪几种
解除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从订立到履行过程中可以预见的中间环节,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正当权益的重要保证。;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方式有哪些: (一)非过失性辞退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患病或者
2022-04-16 15,340 -
劳动合同期满解除合同,方法有哪些?
合同期满不需要解除劳动合同,因为期满是合同终止的条件,合同终止的劳动关系不存在,不需要解除。《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一)劳动合同期满;(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
2021-11-19 15,340 -
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有哪些赔偿方式
公司单方面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最高可以赔偿12个月两倍工资,通常和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相关。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通常有如下情况: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合法理由
2022-04-19 15,340 -
企业解除劳动合同有哪些赔偿方式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要赔偿用人单位,分以下几种情况: 1、试用期内,劳动者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试用期外,单位无过错,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
2022-07-15 15,340
-
00:49
长期劳动合同解除赔偿方法
长期劳动合同解除赔偿的方法如下:如果不具备法定理由,不遵守法定程序解除劳动关系的,都是属于违法解除,那么这种情况需要向员工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金作为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两个月的本人工资。在以下情况下,劳动者可以获得经济补偿:用人单位与劳动
2,757 2022.04.17 -
01:17
劳动合同纠纷解决方式有哪些
劳动合同纠的纷解决办法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解,即为在尊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利益的基础上,针对双方存在异议的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等达成和解协议,从而解决纠纷; 2、调解,即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帮助下,解决双方之间存在的劳动合同纠纷
1,451 2022.04.17 -
01:15
劳动合同争议解决方式有哪些
劳动合同是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关键证据。而在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这时候可以选择调解、仲裁以及诉讼的方式,解决劳动关系的争议问题。如果单位存在违法行为的,劳动者更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行政部门投诉
1,62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