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转移财产离婚怎么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首先要知道被转移的是不是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在此我们可以依据法律,属于夫妻双方共同财产的有以下情形: 1、夫妻双方的工资、奖金; 2、夫妻双方因为生产、经营而获得的收益; 3、因为某种知识产权而获得的收益; 4、夫妻一方接受继承或者接受赠与所获得的财产,但是明确表示是赠与个人的除外; 5、其他应该归属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 二、相关规定可以知道,属于夫妻双方共同财产的还有以下情形: 1、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的劳动所得以及购买的财产,可以是各自的劳动所得,也可以是共同劳动所得,各自或共同接受继承、接受赠与所得的财产(立遗嘱人、遗赠人明确表示赠与一方个人的除外),都属于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 2、婚前财产与婚后财产没有办法划清的,或者虽然属于婚前的个人财产,但是伴随结婚多年,因为双方长期共同使用、经营、管理的,这些一律被视为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 3、复员或转业军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获得的复员费、转业费,如果双方结婚时间较长的,离婚时按共同财产处理; 4、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双方的当年因为经营、承包等获得的收入在离婚时按共同财产处理; 5、属于城乡个体经营户的生产资料的,以及其合法收入等属于共同财产。 (1)如果被转移的是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依据法律,对离婚时夫妻一方转移财产的,企图侵害另一方的合法权益的,离婚分割财产时可以不分或者少分。当然,如果是离婚之后发现另一方有转移财产行为的,可以诉至法院请求重新分割财产。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必须要有另一方转移财产的实质性证据才行,没有证据证明另一方转移财产的,相应的请求是无法得到法院支持的。 (2)所以当一方发现另一方有婚内转移共同财产的时候,要及时把握证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重新分割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婚内转移财产,离婚时怎么办
婚内转移财产,离婚时处理方式如下: 1、在离婚前发现对方转移财产的,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2、在离婚后发现对方转移财产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一、婚内财产转移找证据的方法具体如下: 1、调查对方收入情况;
2023.09.06 1,080 -
怎么应对离婚婚内财产转移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 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行为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分割共同财产。
2021.04.20 109
-
婚内转移财产离婚该怎么分
1、如果在离婚时,一方有隐瞒、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最后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转移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 2、法院会对转移财产妨害民
2022-05-23 15,340 -
婚内转移财产 离婚财产少分
十年婚姻,夫妻双方都有正式工作,结果要离婚时男方名下只有1900余元的存款,而且有多次大笔支出无法给出合理解释。近日,江苏省无锡市北塘法院审理了这起离婚纠纷。 1998年,谢志军和陈凌相识,两个年轻人
2021-01-14 15,340 -
男方婚内财产转移离婚怎么分割?
离婚时平均分割。 1、离婚属于夫妻双方的权利与自由,可以协议离婚,也可以诉讼离婚。 如果对方有导致离婚的法定过错(比如一方恶意转移财产)分割夫妻共有财产时可以要求过错方少分,并可以主张损害赔偿。
2022-04-05 15,340 -
婚内财产转移怎么分割
婚姻财产转移,先由双方分割,诉讼分割,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方可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对方发现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2021-11-25 15,340
-
01:17
婚内转移财产怎么定罪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以少分或者不分,但一般不会涉及刑事处罚。也就是说,离婚时转移夫妻共同财产属于违法行为。无过错方在离婚程序进行中,发现配偶有
1,930 2022.04.17 -
01:14
离婚财产怎么转移
夫妻双方在离婚时,不应当转移夫妻共同财产,这属于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离婚时,夫妻双方应对共同财产做出分割。一方在离婚过程中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如果无过错方有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存在转移共同财产行为
1,483 2022.04.15 -
01:54
离婚怎么财产转移
首先要注意的是,在离婚的过程中,任何擅自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其次,只要得到对方当事人的同意,无论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还是在离婚过程中,双方都可以共同决定处分夫妻共同财产。换句话说,想要合法、有效地转移夫妻共同财产,就必须
1,30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