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如何认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事实劳动关系包括以下几个概念:没有书面合同形式,通过以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劳动关系;应签而未签订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后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而形成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以前签订过劳动合同,但是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同意劳动者继续在本单位工作却没有与其及时续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延续的劳动关系;以其他合同形式代替劳动合同,即在其它合同中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力、义务条款,比如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兼并合同中规定了职工的使用、安置和待遇等问题,这就有了作为事实劳动关系存在的依据;劳动合同构成要件或者相关条款缺乏或者违法,事实上成为无效合同,但是双方依照这一合同规定已经建立的劳动关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认定劳动关系主要依据是劳动合同,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考勤记录; 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有以下条件:受用人单位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偿劳动的劳动者,适用用人单位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的工作证、服务卡和其他能证明劳动者身份的证件;工资支付证明或记录(职工工资单)、各项社会保险费缴纳记录;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聘登记表、申请表等招聘记录;考勤记录。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
如何认定事实劳动关系?
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事实劳动关系成立: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
2020.01.16 183 -
如何认定事实劳动关系?
认定事实劳动关系如下: 1.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实施管理、指挥、监督的职能; 2.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实际付出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
2020.12.02 165 -
事实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事实劳动关系主要包括实体要件和形式要件。从实质性要求来看,首先劳动者提供了劳动行为,其次劳动者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最后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默认了这种关系。从形式上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
2022.04.12 879
-
如何认定事实劳动关系的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
2022-05-26 15,340 -
事实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就需要先进行事实劳动关系确认,否则一切权利都无从谈起。可以用以下资料来认定双方事实劳动关系:工资条、工资银行过账单、工卡、工衣(可穿着工衣在车间或工作岗位上拍照)、
2022-04-13 15,340 -
如何认定事实劳动关系。
事实劳动关系可以凭借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以及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来确认,且其中有的证据由用人单位负责举证。
2021-12-31 15,340 -
如何认定事实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
2021-09-28 15,340
-
01:14
如何认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自合法婚姻缔结之日起,至夫妻一方死亡或离婚生效之日止。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包括结婚之后夫妻双方共同生活期间,也包括登记之后尚未同居期间,夫妻双方婚后分居期间,以及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准予离婚姻的调解或者判决尚未生
756 2022.09.24 -
01:16
关于贪污罪是如何认定的
贪污罪的认定主要通过以下方面:1、主观上必须是直接故意,并且是以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2、贪污罪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或受委托经营、管理国家财产的人员;3、侵犯的客体为公共财物的所有权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4、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
1,761 2022.05.11 -
01:35
如何解除劳动关系
解除劳动关系方式,具体如下: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
1,964 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