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效力是否可以约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经常会有朋友咨询我,如何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在哪些情况有效,哪些情况无效?其实合同有效与否,法律已经有明确的规定,不需要当事人特别在合同中明确,一般情况只要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就是有效的合同。 合同的无效,也不需要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因为我国法律已经对合同无效的情况进行了设定,不需要当事人去引据。当然,基于我国民法典当事人自愿平等、真实意思表示这一原则,当事人在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当事人之间是可以约定一些合同无效的相关内容条款的,这些合同无效的条款只要基于以上原则,则受法律保护,是具有合同效力的。 综上,当事人在拟定无效协议的时候,除了应符合当事人之间真实的意思表示,还应符合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对合同无效的情形进行约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当事人不可以约定合同的效力。合同的效力是法定的,如果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法,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就有效。合同的效力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效力待定的合同是要履行的,但法定期限内相对人未追认或拒绝追认的除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效力待定的合同,若相对人在法定期限内未追认或拒绝追认的,归于无效,若予以追认的,则合同继续生效,当事人需继续履行相关义务。
-
口头约定合同效力是否可以行使?
除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外,均可采用口头形式订立合同。口头协议的有效条件与一般合同无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合同双方当事人要具有缔约能力。签订合同的当事人各方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其中,无民事行为
2021.04.15 147 -
效力待定合同是否还能约定效力
效力待定的合同如果未经追认的尚未生效。例如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效力待定合同,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无效。
2021.04.16 139 -
合同效力待定是否可以认定无效合同
合同效力待定并不当然属于无效合同。合同效力待定,意味着合同效力既不是有效,也不是无效,而是处于不确定状态。设立这一不确定状态,目的是使当事人有机会补正能够补正的瑕疵,使原本不能生效的合同尽快生效,以实践合同法尽量成就交易、鼓励交易的基本原则
2021.04.19 204
-
合同的效力能否可以约定
经常会有朋友咨询我,如何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在哪些情况有效,哪些情况无效?其实合同有效与否,法律已经有明确的规定,不需要当事人特别在合同中明确,一般情况只要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
2023-07-05 15,340 -
合同效力履行是否可以约定合同生效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附条件合同未生效时,如果当事人已经履行了合同的主要义务,对方当事人接受的,可以视为合同生效。 《民法典》 第四百九十条【书面合同与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
2023-06-29 15,340 -
当事人是否可以约定合同的效力?
合同是否有效不是当事人决定的,法律已经对合同无效的情形做出规定,当事人不能违反法律规定。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
2022-07-01 15,340 -
当事人是否可以约定合同的效力
合同是否有效不是当事人决定的,法律已经对合同无效的情形做出规定,当事人不能违反法律规定。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
2022-05-11 15,340
-
01:02
撤销效力待定的合同可以吗可以撤销效力待定的合同。但是相对人撤销这类合同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撤销的意思表示必须法定代理人追认之前作出的,对于法定代理人已经追认的合同相对人不得撤销; 2、只有善意的相对人才可以作出撤销合同的行为; 3、相对人作出撤销的意思表示时,
474 2022.05.27 -
01:06
合同无效后违约条款是否有效合同无效是指,合同因为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不发生法律效力。合同无效是自始无效,当然无效,以及绝对无效。因此,如果合同被认定无效的,双方当事人就不再需要受到合同的拘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合同法第56条规定,合同被认定部分无效,并不
2,249 2022.04.17 -
01:25
借款合同可以约定违约金吗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借款合同可以约定违约金吗 借款合同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有名合同一种,当然可以适用民事合同的一般规定。根据合同法以及相关民事法律规定,合同订立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制定相应的违约金条款。换句话说,借款合同当然可以事先约定违
1,38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