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究刑事责任方式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定罪判刑方式。即对犯罪人在作出有罪判决的同时予以刑事制裁即适用刑罚。这是解决刑事责任最常见、最基本的方式。只有人民法院在其有罪判决中才有权适用这种方式来解决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定罪免刑方式。即确定有罪但免除刑罚处罚。免除处罚,决不意ζ着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不存在,而是在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应负刑事责任的前提下,以免除刑罚处罚的方式解决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问题。 消灭处理方式。这是指本来行为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和应受刑罚处罚,但是由于存在法律规定的实际阻却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事实,因而使刑事责任归于消灭,行为人不再负刑事责任。如经特赦予以释放的犯罪人,已超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犯罪人以及已死亡的犯罪人,其刑事责任都基于一定的事实而消灭,国家司法机关不能再予以刑事追究。 转移处理方式。刑事责任的转移处理方式只能对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适用。根据我国刑法第11条的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违反本法规定,可能构成犯罪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情形: 一是监察对象及有关人员违反本法第六十三条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是监察对象违反本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是控告人、检举人、证人违反本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是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第六十五条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过了下列期限不追究: 1、刑事责任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的; 2、刑事责任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的; 3、刑事责任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等等。
-
受害方不追究刑事责任
批捕了受害方不追究刑事责任需要分情况,构成犯罪,得到受害人谅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仍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不追究刑事责任是指司法机关对没有或依法不碰负刑事责任的人所作的决定。
2020.02.05 416 -
不追究刑事责任
下列六种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构成犯罪的。 2、经特赦令赦免的。 3、犯罪己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5、依据刑法告诉才处理的,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 6、其它免予刑事责任的。以上几
2020.01.28 179 -
几岁追究刑事责任
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
2020.08.01 401
-
追究刑事责任的方式分为什么啊?
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1.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执行和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判处管制的罪犯仍然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劳动,在劳动中应当同工
2022-07-31 15,340 -
对方不追究刑事责任
这个看案件类型,自诉案件不起诉不追究,公诉案件当事人不起诉,但是检察院会提起公诉,具体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三条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
2022-08-12 15,340 -
追究刑事责任
抢劫罪(刑法第263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对于抢劫犯来说,他最根本
2022-08-09 15,340 -
追究刑事责任后还会追究民事责任吗?
需要赔偿的,一般这种情况都是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形式,由法院一次性判决。 但与一般的民事诉讼的区别在于,被追究刑事责任后,就不用承担精神损害赔偿;反之,单纯的民事赔偿金额很可能会高于前者,交通事故中的
2022-08-09 15,340
-
01:03
火灾怎么追究刑事责任火灾怎么追究刑事责任不能一概而论,因为火灾可以分为故意放火造成的火灾,以及过失造成的火灾,所以需要分情况判断。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
3,681 2022.04.17 -
01:03
违法强拆追究刑事责任吗违法强制拆迁是否追究刑事责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和《刑法》的规定,行政机关违法强制拆除被征收人房屋的,侵犯房屋所有权人产权的,应当依法责令行政机关承担全面赔偿责任;如果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在强
1,278 2022.04.17 -
01:05
挪用公款几万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挪用公款的用途、去向不同,挪用公款罪承担刑事责任的数额要求不同。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以挪用公款一万元至三万元为数额较大的起点,以挪用公款十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为数额
1,45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