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离婚打官司到哪里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当事人要起诉离婚的,可以到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提出请求,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到其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起诉。如果有特殊情况的,也可以原告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三)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 (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般情况下,起诉离婚打官司是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到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如果有特殊情况的,也可以原告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要起诉离婚的,可以到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提出请求,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到其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起诉。如果有特殊情况的,也可以原告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起诉。
-
打官司要到哪里起诉呢?
当事人和外地人因纠纷打官司的,可以到其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进行起诉;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则到其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起诉。如果当事人是因合同而产生纠纷的,也可以选择到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0.11.10 583 -
男方起诉离婚去哪里打官司
离婚案件一般情况下由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经连续居住满一年以上的地方。 一、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的情形 1、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有关离
2020.02.10 146 -
和外地人打官司到哪里起诉
和外地人打官司,可以到其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起诉;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则到其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起诉。如果当事人是因合同而产生纠纷的,也可以选择到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0.06.03 153
-
起诉离婚需要到哪里打官司
一般是被告的户籍所在地的法院受理离婚诉讼 首先,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其次,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
2023-08-05 15,340 -
起诉离婚在哪里打官司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022-06-11 15,340 -
起诉到哪里打官司合适
离婚诉讼采取“原告就被告”的原则确定管辖,原告应当向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起诉。并且适用一般地域管辖,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即,应向被告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
2022-10-18 15,340 -
离婚官司到底在哪里起诉
1、夫妻双方同在住所地生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共同居住的县或区的基层人民法院就是管辖法院。 2、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3、离婚诉讼中双方都
2022-07-09 15,340
-
01:08
离婚起诉在哪里起诉离婚分为诉讼离婚和协议离婚,如果当事人要采取诉讼离婚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就可以前往被告住所地或者被告的经常居住地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告住所地和经常居住地如果是不同地点的,原告就应当前往被告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
2,300 2022.04.17 -
00:59
起诉离婚要在哪里起诉起诉离婚确定管辖法院的规定如下: 1、一般情况下,离婚案件的基本管辖原则是被告所在地,也就是被告户籍所在地。但是被告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由被告经常居住地管辖; 2、存在以下例外情形:被告被监禁的,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如果被告离
1,232 2022.04.17 -
01:11
打离婚官司多久能离婚1、打离婚官司,一般情况下,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期限为三个月;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延长的,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长三个月。 2、当事人对一审的判决
57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