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中是不是有给付金钱义务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离婚中有给付金钱义务,因为只要夫妻在离婚协议书上约定的条款不违反法律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且夫妻双方均可以就给付金钱的义务达成一致,法院就会基于意思自治原则予以支持。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八条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中是有给付金钱义务的。如未按时支付,延期支付部分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两倍计算罚息。这样,如果付款人不按时履行,就会感受到罚息的压力,从而达到处罚的目的。
一般在离婚协议中,夫妻双方仅对给付另一方的数额和给付期限做了约定。 比如,男方在办理完离婚手续后的2个月内向女方支付人民币1万元。 可是,这样约定对于故意迟延履行一方没有惩罚措施,因此,建议再加上一句:若不按期支付,延期给付部分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双倍计算罚息。 这样,若给付义务人不按期履行,就会感到罚息的压力,从而可以达到惩戒的目的。
-
离婚是有给付扶养费的义务吗
离婚没有给付扶养费的义务。离婚后夫妻双方相互不再有扶养义务。扶养指的是亲属间的抚养。广义上的抚养指特定亲属以及夫妻之间根据法律的明确规定而存在的经济上相互供养、生活上相互扶助的权利义务关系。狭义上的扶养专指平辈亲属以及夫妻之间依法发生的经济
2021.02.02 99 -
给付义务
给付义务包括主给付义务和从给付义务,主给付义务又简称为主义务,指的是债所固有、必备,也决定债的类型的基本义务。从给付义务又简称为从义务,指不具有独立的意义,仅具有补助给付义务的功能,其存在目的不在于债的类型而在于确保债权人的利益能够获得最大
2021.01.21 2,375 -
付给义务
1、所谓主给付义务,简称主义务,是指合同关系所固有、必备、并用以决定合同类型的基本义务。 例如,在买卖合同中,出卖人负有交付买卖物及移转其所有权的义务,买受人负有支付价款的义务,均属于主给付义务。就双务合同而言,此类主给付义务,构成对待给付
2021.03.20 642
-
离婚中有给付金钱义务吗
离婚后男方一般是不需要给女方钱的。但如果男方存在重婚、与他人同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实施家庭暴力等情形之一,导致双方离婚的,应当就其过错,对女方承担相应的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2022-06-25 15,340 -
离婚协议中给付金钱义务是什么
一般在离婚协议中,夫妻双方仅对给付另一方的数额和给付期限做了约定,比如,男方在办理完后的一个月内向女方支付人民币十万元。可是,这样约定对于故意迟延履行一方没有惩罚措施,因此,建议再加上一句:“若不按期
2022-06-21 15,340 -
离婚协议中给付金钱义务的范围有哪些
一般在离婚协议中,夫妻双方仅对给付另一方的数额和给付期限做了约定,比如,男方在办理完后的一个月内向女方支付人民币十万元。可是,这样约定对于故意迟延履行一方没有惩罚措施,因此,建议再加上一句:“若不按期
2022-05-12 15,340 -
离婚协议中给付金钱义务约定和处理是什么
一般在离婚协议中,夫妻双方仅对给付另一方的数额和给付期限做了约定。比如,男方在办理完离婚手续后的1个月内向女方支付人民币10万元。可是,这样约定对于故意迟延履行一方没有惩罚措施,因此,建议再加上一句:
2022-03-12 15,340
-
01:07
先给付义务人怎么解除合同
按照我国当前的法律规定,先给付义务人通过行使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之后,后给付义务人在合理的时间内,没有恢复到原来的履行能力,并且没有提供适当担保的,先给付义务人有权把签订的合同解除掉。若对方提供了适当的担保的话,那么就应该恢复履行。 关于先给
1,101 2022.04.17 -
01:05
婚后债务夫妻是有义务共同承担吗
婚后债务夫妻是否有义务共同承担分以下三种情况而定: 1、婚后个人所负的债务,如果没有用于家庭生产、生活、经营等事宜,而只是用于个人的事件上,另一方也没有承担的义务; 2、如果在婚后个人所负的债务用于改善夫妻共同生活条件、子女抚养、老人赡养等
732 2022.06.15 -
01:03
离婚后不给抚养费是不是没权利探视
离婚后不给抚养费,不意味着就没有探视权。也就是说,我国没有相关法律规定,没有给抚养费的父亲或母亲没有探视子女的权利。探视权指的是,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依法享有的探视子女的权利。在审判实践中,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探视权的具体行使方式。行使
1,521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