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后不申请工伤认定的话,如果工伤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合同终止后,可以在仲裁期限内申请仲裁。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期限为一年。仲裁期限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向对方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仲裁时效自中断之日起重新计算。 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期限内申请仲裁的,应当暂停仲裁期限。自暂停期限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仲裁期限。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一年内向劳动部门申报 (二)填写相关资料,劳动者申请工伤认定,要求填写《工伤认定申报登记表》、《工伤认定申请表》、《工伤申报证据清单》等资料。 (三)符合相关法定情形即认定为工伤 (四)六十天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在10个工作日内将工伤认定决定送达申请工伤认定的从业人员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从业人员所在单位,同时告知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程序。
劳动者遭遇工伤后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来解除劳动合同,但除存在过失性辞退情形或者劳动者自愿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协商一致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工伤职工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
劳动者能不能申请工伤认定
不仅仅是受伤职工所在的单位,受伤职工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都具有申请工伤认定的权利。而其中,法律对受伤职工本人申请工伤认定的时间限制放的比较宽,一般是在事故发生之后的一年内。
2020.02.26 403 -
工伤劳动者能解除劳动合同吗
工伤劳动者能解除劳动合同。但单位不能提出解除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
2022.04.16 295
-
工伤后是如何解除劳动合同的,如果因工伤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终止工伤,用人单位有责任支付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第四十条第一款第一款规定,
2022-01-01 15,340 -
解除劳动合同后能申请工伤认定吗
解除劳动合同申请工伤认定后,能在仲裁时效内申请仲裁。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 一、 二、三款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
2022-06-23 15,340 -
工伤解除劳动合同后果
违法解除,支付赔偿金。支付工伤赔偿。工伤处理: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用人单位有缴纳工伤保险,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领由工伤保险基金
2022-02-13 15,340 -
劳动者工伤如何解除劳动合同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也就是说,用人单位不得与处于停工留薪期内的工伤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
2022-08-04 15,340
-
01:41
工伤不解除劳动合同怎样赔偿
公司员工因工受伤或致残,公司不解除劳动合同的,需要根据伤残等级及法律标准确定赔偿金额,具体赔偿情况如下: 1、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需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
1,193 2022.05.13 -
01:17
非法解除劳动合同认定
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认定标准为: 1、女职工处于怀孕期、产期、哺乳期时,用人单位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 2、劳动者在本单位患上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时,用人单位强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3、职工在本单位连续工作
3,899 2022.04.15 -
01:28
公司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公司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的规定,劳动者在公司上班期间,公司如果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则公司自用工当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没有和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的,公司应该向劳动者支付
3,51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