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众斗殴与故意伤害的区别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现代法治原则,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所谓审判,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对纠纷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由于所要解决的纠纷性质不同,现代审判大致分为刑事审判、民事审判、行政审判三种。刑事审判解决涉嫌犯罪的主体与国家之间刑法上的纠纷;民事审判解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方面的纠纷;行政审判解决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行政法律关系方面的纠纷。刑事审判作为审判的一种,有其特殊的原则、制度和程序。在我国,刑事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在控辩双方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的程序对于被提交审判的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刑事审判活动由审理和裁判两部分活动所组成。所谓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控辩双方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调查核实证据、查明案件事实并确定如何适用法律的活动。所谓裁判,是指人民法院依据认定的证据、查明的案件事实和有关法律,对案件的实体和程序问题作出处理结论的活动。审理是裁判的前提和基础,裁判是审理的目的和结果。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侵犯客体的不同。前者不仅侵犯被害人的健康权和生命权,其聚众行为和斗殴行为还分别或共同侵犯了社会的公共秩序。后者仅是侵犯一个或数个被害人个体的身体健康权和生命权。 2、聚众斗殴罪在斗殴结果是轻伤或没有伤害结果时,比较故意伤害罪属于重罪。
-
聚众斗殴罪与故意伤害罪区别
1、侵犯客体的不同。前者不仅侵犯被害人的健康权和生命权,其聚众行为和斗殴行为还分别或共同侵犯了社会的公共秩序。后者仅是侵犯一个或数个被害人个体的身体健康权和生命权。 2、聚众斗殴罪在斗殴结果是轻伤或没有伤害结果时,比较故意伤害罪属于重罪。
2020.09.19 209 -
聚众斗殴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聚众斗殴罪与故意伤害罪区别是,侵犯客体的不同,即普通的斗殴行为,仅仅是侵犯一个或数个被害人个体的身体健康权和生命权,以故意伤害归罪;而聚众前提下的斗殴行为,不仅侵犯被害人的健康权和生命权,其聚众行为和斗殴行为还分别或共同侵犯了社会的公共秩序
2020.07.30 193 -
聚众斗殴罪与故意伤害致死的区别
聚众斗殴罪与故意伤害致死的区别:前者侵害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后者侵害的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利;前者处罚的是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行为人是三人以上,而后者一般处罚的是所有参与犯罪的行为人。
2020.09.29 281
-
聚众斗殴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有哪些, 故意伤害罪与聚众斗殴罪区别
一、故意伤害罪与聚众斗殴罪的区别聚众斗殴罪和故意伤害罪两罪之间各个构成要件存在交叉,致使法律适用的困难。一般来说,普通的斗殴行为,仅仅是侵犯一个或数个被害人个体的身体健康权和生命权,以故意伤害归罪;而
2022-02-22 15,340 -
故意伤害罪与聚众斗殴罪的区别有哪些
一、故意伤害罪与聚众斗殴罪的区别聚众斗殴罪和故意伤害罪两罪之间各个构成要件存在交叉,致使法律适用的困难。一般来说,普通的斗殴行为,仅仅是侵犯一个或数个被害人个体的身体健康权和生命权,以故意伤害归罪;而
2022-03-14 15,340 -
聚众斗殴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聚众斗殴侵犯的是公共秩序,故意伤害侵犯的是人身权利。由于《刑法》规定的罪状比较简单,实践中与故意伤害的界限模糊。一般认为,一方人数为3人及以上,出于争强、争霸、报复等目的,在公共场合斗殴,就构成聚众斗
2022-03-12 15,340 -
聚众斗殴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在哪
聚众斗殴罪是如何认定的?聚众斗殴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界限二者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犯罪动机。聚众斗殴罪中的杀人、伤害行为,虽然与其他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行为一样,都侵犯了他人身体健康,但是它有一个显
2022-04-01 15,340
-
00:53
聚众斗殴轻伤害量刑标准
聚众斗殴致人轻伤的,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对于聚众斗殴中的积极参与者与首要分子,在没有法定情形发生的情况下,例如:多次聚众斗殴,在公共场所斗殴造成社会秩序混乱,持械聚众斗殴,聚众斗殴
956 2022.04.17 -
01:00
聚众斗殴罪轻伤怎么判
聚众斗殴致人轻伤的,如果不存在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的加重处罚的情节,一般会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成员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存在加重情节的,则应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成员判处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规定的加重
1,847 2022.04.17 -
01:02
聚众斗殴持械的认定
对于聚众持械斗殴的认定,应当首先满足“聚众”、“持”以及“械”这三个方面的规定: 1、参与人数达到3人以上,斗殴双方中的任何一方达到三人以上即可; 2、“持”是指一种事实上的状态,即使未使用,携带等行为也可以构成“持”的状态; 3、“械”是
2,645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