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补偿安置利益买卖协议的生效条件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中必须有拆迁当事人的单位、姓名、经办人姓名,协议必须经双方当事人签名盖章后才具有法律效力。 拆迁非出租房屋,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签订协议;拆迁出租房屋,拆迁人应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签订协议。
1、当事人必须具有合法的资格。合法资格是指订立房屋拆迁协议的当事人及其经办人,必须具有法定的订立房屋拆迁协议的权利。社会组织作为房屋拆迁协议的当事人,只有具备法人资格,才能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相应责任,没有取得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不能订立房屋拆迁协议,也不能假借法人名义订立房屋拆迁协议。因此,房屋拆迁双方在订立协议时,必须了解双方是否具备了订立协议的资格和是否有权订立协议。不具备签订合同的当事人签订的房屋拆迁协议是无效的。同时,被拆迁人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2、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愿。房屋拆迁的补偿与安置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在签订协议的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协议应当在自愿、平等、有偿的基础上进行。任何一方均不得因地位、条件、关系等因素,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通过威逼、利诱、欺骗等手段达成的协议是无效的,不受法律保护 3、必须签订书面协议。由于拆迁协议是确定拆迁双方当事人责任与权利的重要文件,因此,形式上必须符合书面形式的要求。口头协议无效,不受法律保护。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拆迁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代管的房屋所订立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必须经公证机关公证,即实行强制性公证。通过公证,保证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有利于消除被代管人对协议的疑虑。 4.期限作用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签订后,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在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的,拆迁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期间,拆迁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
-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生效的有效要件有哪些
1、当事人必须具有合法的资格。合法资格是指订立房屋拆迁协议的当事人及其经办人,必须具有法定的订立房屋拆迁协议的权利。社会组织作为房屋拆迁协议的当事人,只有具备法人资格,才能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相应责任,没有取得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不能订
2020.04.19 136 -
-
拆迁安置房买卖条件
可以买卖的,不过有条件作为限制。 1、安置房在五年之内是不能进行买卖的。这是法律规定的,如果安置房未满五年就将其进行买卖则就是违法的。所以如果它不到五年是不能买卖的。 2、由于安置房各个市地政策不一,因地制宜,所以这些规定也并不是硬性的,对
2020.07.31 424
-
拆迁补偿安置利益买卖协议具备哪些要件才有效
拆迁补偿安置利益买卖协议达到下列标准则合理: (一)侵权人具备相对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工作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背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的强制要求,不违反公共秩序。
2022-07-24 15,340 -
拆迁补偿安置利益买卖协议的用途有哪些
拆迁补偿安置利益买卖协议达到下列标准则合理: (一)侵权人具备相对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工作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背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的强制要求,不违反公共秩序。
2022-11-08 15,340 -
拆迁补偿安置利益买卖协议哪个是约定
拆迁补偿安置利益买卖协议达到下列标准则合理: (一)侵权人具备相对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工作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背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的强制要求,不违反公共秩序。
2022-11-20 15,340 -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生效吗
1、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是约定拆迁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合同,依法成立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2、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协议或者履行协议不符合约定的,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一方当事人可以向
2022-11-12 15,340
-
01:22
拆迁安置房能否买卖安置房和普通商品房不同,安置房能不能进行买卖,要看该房子有没有产权,除此之外,还要看当地对安置房的买卖有没有作出不能出售的规定。因为其安置的是指定的动迁安置户,这类房屋的买卖除受法律规定的规范外,还受地方政府政策的约束,因此和普通的商品房买
10,405 2022.04.17 -
01:01
拆迁前的安置房买卖合同有效吗拆迁前的安置房买卖合同是否有效,要看是否符合合同有效的要件。拆迁前的安置房买卖合同,如果当事人有民事行为能力,是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的,具有法律效力。在现实生活中,被拆迁人选择产权转移补偿方式的,可以获得拆迁安置房补
978 2023.01.04 -
00:59
安置补偿协议无效的情形有哪些安置补偿协议,即政府和被征收人签订的协议,从本质上来说,其属于行政协议,如果认定其无效,要根据法律规定来认定。 按照我国当前的法律规定,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1、采用不正当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和他人串通,损害国家
1,29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