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权处分和诈骗罪有什么区别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所适用的法律是不一样的。无权处分是属于一种民事行为,而诈骗罪是属于刑事犯罪,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适用的法律不同,无权处分适用《民法典》等,诈骗罪适用的是《刑法》。 《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一条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第三百一十二条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是,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无权处分和诈骗罪的区别: 1、无权处分是民事行为,适用的是《民法典》等法律,而诈骗罪是刑事犯罪行为,适用的是《刑法》等法律; 2、无权处分人会受到的处罚是承担民事责任,诈骗罪的行为人会受到刑事处罚。
无权处分和诈骗罪的区别:无权处分是民事行为,适用的是《民法典》等法律,而诈骗罪是刑事犯罪行为,适用的是《刑法》等法律;以及无权处分人会受到的处罚是承担民事责任,而诈骗罪的行为人会受到刑事处罚。
-
无权处分和无权占有区别
无权处分是有权占有,只是没有处分权,可以善意取得原始物权。无权占有中的善意占有,前提是没有占有权,不能善意取得原始物权。无权处分是基于占有人处分占有物而产生的,占有包括善意占有和非法占有,二者都可以形成无权处分。但是二者产生的法律效力却不相
2021.04.19 273 -
无权代理和无权处分有什么区别吗?
无权代理与无权处分的区别在于无权处分是指行为人没有处分权,却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的对他人财产的法律上的处分行为。无权代理表现为没有代理权或者是超越代理权。
2021.02.09 126 -
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有什么区别
区别: 1.侵犯的客体不同。一般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合同诈骗罪不仅侵犯了公私财物所有权,还侵犯了国家的合同监管制度; 2.客观方面的表现。合同诈骗必须与合同有关; 3.犯罪主体。合同诈骗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一般诈
2020.06.20 194
-
无权处分和诈骗罪区别
所适用的法律是不一样的。无权处分是属于一种民事行为,而诈骗罪是属于刑事犯罪,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适用的法律不同,无权处分适用《民法典》等,诈骗罪适用的是《刑法》。 《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一条无处分权人将
2022-11-07 15,340 -
无权处分和诈骗罪的区别
所适用的法律是不一样的。无权处分是属于一种民事行为,而诈骗罪是属于刑事犯罪,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适用的法律不同,无权处分适用《民法典》等,诈骗罪适用的是《刑法》。 《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一条无处分权人将
2022-10-11 15,340 -
无权处分与诈骗罪的区别
所适用的法律是不一样的。无权处分是属于一种民事行为,而诈骗罪是属于刑事犯罪,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适用的法律不同,无权处分适用《民法典》等,诈骗罪适用的是《刑法》。 《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一条无处分权人将
2022-11-08 15,340 -
诈骗罪和诈骗罪有什么区别
一、贷款诈骗与借贷纠纷的区别1、若发生了到期不还的结果,还要看行为人在申请贷款时,履行能力不足的事实是否已经存在,行为人对此是否清楚。如无法履约这一点并不十分了解,即使到期不还,也不应认定为诈骗贷款罪
2022-10-26 15,340
-
01:02
诈骗和合同诈骗有什么区别
诈骗与合同诈骗的区别: 1、两者的客观表现不同。 诈骗罪的客观表现,是行为人采用捏造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式,骗取金额较大的他人财物;而合同诈骗罪的客观表现,是双方当事人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通过虚构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手段,骗取另一方
3,778 2022.04.15 -
01:03
盗窃和诈骗有什么区别
盗窃和诈骗的区别: 1、两罪的概念不同; 盗窃罪,指的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他人财物金额较大或实施入室盗窃、多次盗窃、扒窃、携带凶器盗窃他人财物的行为;而诈骗罪,则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捏造或者掩盖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金额
2,278 2022.04.15 -
01:02
欺诈罪和诈骗罪的区别
欺诈和诈骗罪的区别如下:欺诈是民事行为,民事欺诈行为一般来讲是用夸大事实或虚构部分事实的办法,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通过履行约定的民事行为,以达到谋取一定利益的目的。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具体
1,668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