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伪证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证人做伪证的,除对作伪证的证人证言不予采纳之外,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以何罪名追究刑事责任却没有明确规定。我国《刑法》规定有伪证罪,但该罪适用于在刑事诉讼中做伪证的行为,而不适用民事诉讼中的伪证行为。所以,民事诉讼中做伪证的,并没有规定明确的罪名,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衔接还有待完善。一般来说,只有那种无法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除此之外即使是当事人的近亲属,其实也是可以出庭作证,只不过鉴于他们之间的亲属关系,可能效力上面并不是那么的强,还需要有其他证据加以印证,从而形成了一个证据链之后,那么最终得到法院采信的可能性才会比较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民事伪证有罪指的是在民事诉讼中,伪证者触犯了《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的帮助伪造证据罪或妨害作证罪等。此条法律的关键点在于情节的轻重,要根据伪证是否影响案件事实,有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如法官误判),伪证者的主观故意程度和动机,伪证者心智是否正常,是否及时自首悔改而定。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
民事诉讼中伪造证据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民事诉讼中伪造证据的法律后果如下: 1、对伪造证据的相关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2、如果构成伪证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以伪证罪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1、伪证行为足以使他人
2022.06.11 1,227 -
民事诉讼撤诉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民事诉讼撤诉的法律后果是: 1、会直接引起终结诉讼程序的法律后果; 2、诉讼时效重新开始计算,原告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3、诉讼费用由原告或上诉人负担。
2020.01.22 135
-
民事诉讼中做伪证有哪些法律后果
如果当事人能够证明证据属于伪造,那么即使已经经过质证,也必须向法院说明情况,司法机关会根据伪造证据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进行相应的处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
2022-05-10 15,340 -
民事诉讼中伪证的后果有哪些
通常情况下,民事诉讼作伪证情节较轻的,不追究刑事责任,但依然会面临处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下列情形当事人要受到罚款、拘留的处罚: 1、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2
2021-09-05 15,340 -
民事诉讼中作伪证的法律后果
伪证行为,一般多多少少构成了妨害司法类的犯罪,有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对伪证者的制裁可以从轻掌握,进行批评教育则可。如果伪证足以影响案件事实,但法官未采纳,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法律设计的罚款、拘
2022-02-01 15,340 -
民事诉讼中作伪证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伪证行为,一般多多少少构成了妨害司法类的犯罪,有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对伪证者的制裁可以从轻掌握,进行批评教育则可。如果伪证足以影响案件事实,但法官未采纳,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法律设计的罚款、拘
2022-04-11 15,340
-
01:16
专利无效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根据我国《专利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知道,如果专利被宣告无效,主要具有下面几个法律后果: 第一,专利权将不再受到法律保护,会被认定为自始不存在。也就是说,专利从来没有过法律约束力,从授权之日起就不受法律保护,而不是从宣告无效时才失去效力。更
1,660 2022.04.17 -
00:52
合同终止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合同终止的法律后果有以下四点,分别是: 1、合同关系的终止,使合同的担保及其他从义务关系也归于消灭,未履行的合同义务不再履行; 2、合同关系的终止使双方产生新的权利义务关系,合同附随义务发生,并进入履行阶段; 3、合同终止后,当事人的特定权
606 2022.05.27 -
00:57
民事诉讼被告不出庭有什么后果
民事诉讼被告不出庭,一般有以下的两个后果,具体如下:1、如果被告拒不到庭应诉,也就意味着被告已经放弃了为自己辩护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作出缺席审理,甚至还可以作出缺席判决;2、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可以征得双方当事人的同意,进行调解
4,84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