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上没有写工资数额是否公司就可以降低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没有写明确的工资数额你可以到劳动局告他的,这个属于用工单位违规。劳动合同中应当明示劳动报酬,这是劳动合同中必备条款,也是避免劳动争议发生的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大部分劳动合同是没有明示工资的具体数额,公司以保密、工资会调整等为借口,不在合同上写明工资,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大部分劳动合同是没有明示工资的具体数额,公司以保密、工资会调整等为借口,不在合同上写明工资,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
劳动合同没有写工资数额是不是合理?
劳动合同没有写工资数额是不合理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时,应当写明劳动报酬等事项。若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实行同工同酬。
2020.07.02 99 -
公司降低工资是否合法
公司随意降低工资是不合法的,用人单位降低工资应依法在规章制度中明确降低要求及标准,并应提前进行公开公示告知员工,且降低的工资不得高于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2020.11.13 602
-
劳动合同上没有写工资数额是否公司就可以降低工资了
1、劳动合同法必须约定劳动报酬;2、劳动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协商不一致的按照集体合同约定处理,集体合同没有约定或者没有集体合同的,按照同工同酬。
2022-10-07 15,340 -
劳动合同上没写工资的数额是否合理
大部分劳动合同是没有明示工资的具体数额,公司以保密、工资会调整等为借口,不在合同上写明工资,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
2022-07-05 15,340 -
劳动合同没有写工资数额是否合理
大部分劳动合同是没有明示工资的具体数额,公司以保密、工资会调整等为借口,不在合同上写明工资,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
2022-05-22 15,340 -
劳动合同没写工资数额可以吗
对于劳动者来说,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和企业协商,将约定的薪资当成补充文件签字确认,或是要求公司给予书面的薪酬确认。如果都没有的话,那就得要咱们自己搜集证据,妥善保存好工资单或是银行流水。
2022-07-05 15,340
-
01:43
上班公司没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公司未与劳动者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队投诉,并要求公司支付双倍工资。公司不签劳动合同的处理办法: 1、提出要求,要求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2、若单位不签订的,可以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而且公司
3,122 2022.04.17 -
01:48
公司的劳动合同怎么写
劳动合同应当载明: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基本情况;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按要求填写好就可以了,也可
608 2022.06.22 -
01:02
公司没有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没有签劳动合同的话,劳动者有权直接向公司请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一定期限内企业仍不签订的,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有权请求支付双倍工资。劳动者在首次用工之日起,就有权请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是原则性的规定,并不受一月或一年期限的影响。劳动者首次
2,60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