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卫过当是否能判死刑,有哪些相关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防卫过当一般不能判死刑。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行为超越了法律规定的防卫尺度,因而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情况,对于防卫过当的行为人,在判处刑罚时,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防卫过当一般不会判死刑。防卫过当的应当依据其罪过形式和客观行为的性质,按照我国刑法分则的有关条文定罪量刑。但因为正当防卫行为是不法侵害引起的,是为了使被不法侵害者所侵害的客体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以依法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根据死刑适用于“对罪大恶极、严重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分子”的原则,防卫过当不会被判处死刑。
防卫过当致死一般不会判死刑,对于防卫过当,应当依据其罪过形式和客观行为的性质,按照我国刑法分则的有关条文定罪量刑。但因为正当防卫行为是不法侵害引起的,是为了使被不法侵害者所侵害的客体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以依法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
防卫过当能判死刑吗
防卫过当一般不会判死刑。对于防卫过当,应当依据其罪过形式和客观行为的性质,按照我国刑法分则的有关条文定罪量刑。但因为正当防卫行为是不法侵害引起的,是为了使被不法侵害者所侵害的客体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以依法“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根据死
2020.06.30 114 -
防卫过当能判死刑吗
防卫过当一般是指,面对不法侵害时,在制止侵害过程中,如果当事人对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那要负刑事责任。我国的刑法规定,通常情况下,防卫过当的,当事人不会被判处死刑。如果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的,虽要承担刑事责任,但会从轻或免
2022.04.12 619 -
防卫过当致死判刑规定是什么
防卫过当致死判刑规定是: 1、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
2022.04.13 625
-
防卫过当过失至人死亡怎么判刑,有哪些相关规定
行为人有防卫过当行为,被人民法院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的,应当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判刑处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3-09-11 15,340 -
防卫过当是否能判死刑
防卫过当一般不会判死刑。防卫过当的应当依据其罪过形式和客观行为的性质,按照我国刑法分则的有关条文定罪量刑。但因为正当防卫行为是不法侵害引起的,是为了使被不法侵害者所侵害的客体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
2023-07-09 15,340 -
防卫过当致死判多少年有哪些相关规定吗?
正当防卫如果成立的话就不会再判刑,不会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要律师给出专业意见,必须先阅卷才可以,而不是基于你的描述给出意见,这样的意见不但不准确,而且有可能误导你。
2022-07-29 15,340 -
防卫过当致死量刑标准,有哪些相关的规定
防卫过当致死量刑标准是应在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基础上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情节较轻的应在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基础上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023-06-15 15,340
-
00:54
正当防卫致死要判刑吗
正当防卫致死是否要判刑,要看是否超过了正当防卫的界限,造成发防卫过当。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
1,654 2022.04.17 -
01:01
无过当防卫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无过当防卫和正当防卫的区别在于: 1、无过当防卫属于正当防卫,两者其实属于同一范畴。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无过当防卫,是以正当防卫为前提的。判定无过当防卫时,也应当遵循防卫中当事人关于防卫目的、方式方法、起因、时间、限度
2,787 2022.04.17 -
01:01
防卫过当杀人判几年
防卫过当致对方死亡涉嫌故意杀人罪,一般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在上述刑罚的基础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行为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应当承担相应
794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