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找那个部门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找本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解决。法律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找本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解决。法律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劳动者在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单位拒不赔偿的,劳动者有权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实际中,劳动者跟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申请劳动仲裁要收集以下的证据材料: 1、劳动争议申诉书; 2、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资料; 3、劳动者的身份证复印件; 4、其它证据资料。
-
工伤赔偿找那个部门处理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2020.09.05 355 -
拖欠工资找那个部门
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2020.04.24 276
-
工伤纠纷找那个部门
1、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公司需要在事故发生的一个月内申报,如果公司不申请,则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在一年内提出认定申请。需提交材料: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局的网站一般有下载)、
2022-04-18 15,340 -
工伤认定找那个部门
1、自己按照上述第十七条的规定,在事故发生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并在伤势相对稳定时,申请做劳动能力鉴定,最终根据认定和鉴定结果,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病历、医院诊断证明、医药费发票、自己和同事的身份证复
2022-08-04 15,340 -
工伤申报找那个部门
对于工伤申报找那个部门的解答请参考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
2022-06-13 15,340 -
工伤找那个部门能解决
找本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解决。法律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
2023-08-04 15,340
-
01:03
工伤投诉找哪一个部门?
工伤投诉找人社局以及劳动仲裁机构提出投诉。如果对工伤认定部门工作人员的处理结果不服,那么可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投诉,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申请仲裁。单位和个人申请工伤鉴定须提供: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受伤害职工的身份证
6,455 2022.05.11 -
01:04
农民工工资拖欠找哪个部门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逾期不支付劳动报酬属于违法行为。如果老板逾时不支付劳动报酬的,员工可以到公司所在地的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有义务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报酬的,应当按应付金额的
2,512 2022.04.17 -
01:09
公司拖欠工资找哪个部门
首先,逾期不支付劳动报酬属于违法行为。如果老板一直拖欠工资的,员工可以到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劳动合同报酬的,劳动行政部门有义务责令用人单位在限期内支付。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的,应按应付金额的百
4,99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