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子女抚养费应支付到什么时候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原则上只要抚养子女到18周岁,之后父母就可以不用在继续抚养子女,也不用支付抚养费。不过如果在子女18周岁成年之后,尚在求学阶段,自己不具有生活的条件,同时父母又有能力继续抚养的,则还是可以继续支付抚养费。 1、无条件给付期限。从出生到18周岁为止。 2、有条件的不给付期限。一般指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依靠其自己劳动收入能维持当地的一般生活水平,父母可停止给付抚育费。 3、有条件的给付期限。一般是指尚未生活的成年子女;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成年子女;尚在校就读的成年子女等情形,父母仍应当负担抚育费。 按年支付有困难,可按月或按季度给付。现代社会进入大学学习,几乎成为人生必经的教育阶段,甚至有些子女还要求让父母出资巨额的留学费用,子女为此提讼的也并不少见;父母抚养的子女仅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很明显,已将那些大学以上学历的费用排除在父母的抚养义务之外。此外,对于离婚前一方长期停付抚育费的,离婚后可酌情由一方补付一部分或全部抚育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应支付到子女年满十八周岁的时候。但如果子女为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并且能够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维持其在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以停止给付抚养费。
一般情况下,父母抚养子女的义务截止到子女十八周岁,即子女成年。超出十八周岁,父母没有法定抚养义务。 子女虽已年满18周岁,但是如属于以下情况的,父母依然需要履行抚养费支付义务: 1、子女尚接受高中及以下教育。 2、成年子女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
-
离婚子女抚养费一般要支付到什么时候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成年或子女能独立生活。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给付抚养费。 对于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父母仍要承担抚养义务,支付抚养费。
2021.02.23 128 -
子女抚养费应当支付至什么时候
子女抚养费应当支付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若是子女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给付抚育费。
2021.02.14 90
-
后子女抚养费应支付到什么时候
《婚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
2022-10-20 15,340 -
离婚时子女抚养费什么时候支付到抚养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应支付至子女18岁,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如果孩子16岁以下,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能够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父母可以停止支付抚养费。
2021-11-06 15,340 -
离婚后孩子抚养费应支付到什么时候?
在原则上只要抚养子女到18周岁,之后父母就可以不用在继续抚养子女,也不用支付抚养费。不过如果在子女18周岁成年之后,尚在求学阶段,自己不具有独自生活的条件,同时父母又有能力继续抚养的,则还是可以继续支
2021-06-09 15,340 -
子女抚养费应支付到什么时候?
《婚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
2021-03-16 15,340
-
00:51
离婚子女抚养费支付标准2021
在离婚案件中,人民法院在确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时,一般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这些标准来确定的,承担抚养费的一方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
2,800 2022.04.17 -
01:05
离婚小孩抚养费给到什么时候
夫妻离婚后,关于子女抚养费的计算和给付期限,我国法律作出以下几点规定: 1、父母需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用等等; 2、双方可以协议对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和期限的长短做出约定,如果协议不成,则由人民法院进行判决。抚养费的给付
543 2021.04.25 -
01:25
离婚后拒绝支付抚养费怎么办
对于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不给抚养费的处理办法,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如果是协议离婚的话,当事人只能凭离婚协议书和其他证据材料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当时约定的抚养费金额需要更改,法院就会综合当事人离婚时的约定、双方经济状况、当地生活水平等
2,10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