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案件律师什么时间管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职务侵占是刑事案件,一般在被刑拘的第二日起,即可聘请律师处理,会见以及办理取保候审,另外,审查起诉之日起,律师可以申请阅卷,为接下来的庭审做好准备。 2、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3、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4、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间要求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转达其要求。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委托辩护人。辩护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后,应当及时告知办理案件的机关。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你好,刑事案件,一般在被刑拘的次日起,即可聘请律师处理,会见以及办理取保候审,另外,审查起诉之日起,律师可以申请阅卷,为接下来的庭审做好准备。
职务侵占案属于刑事案件。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职务侵占案属于什么案件
职务侵占案属于刑事案件。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
2021.12.12 320 -
职务侵占属于什么案件
职务侵占罪属于侵犯财产类犯罪。侵犯财产罪是指故意非法地将公共财产和公民私有财产据为已有,或者故意毁坏公私和财物的行为。具体包括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敲诈勒索罪。
2020.01.04 194 -
职务侵占立案案件
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流程是这样的:公安机关对相关的立案文件,比如公民的报案、个人或单位的控告、举报和自首材料文件等进行整理,侦查结束之后,一并移交到当地相关的人民检察院进行审查。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人民法院将会对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提供的材料内容
2020.04.08 159
-
职务侵占案该什么时间抓人?
涉嫌职务侵占罪,报案后不一定就会抓人,只有公安机关立案后,符合立案条件的,才能刑事拘留。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
2023-01-03 15,340 -
靖江职务侵占案件律师费用
1、律师的收费标准各地,每个人等不太一样,提供法律咨询一般收费200-2000元不等。 2、律师收费的方式及收取多少律师费用都是由律师与委托人在一定范围之内协商确定的。具体某一个案子如何收费以及收取多
2023-07-10 15,340 -
职务侵占罪案件判刑多长时间
第二百七十一条、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或者;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2022-09-02 15,340 -
职务侵占犯罪立案时间,职务侵占犯罪立案标准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
2022-08-28 15,340
-
01:00
职务侵占罪立案条件
关于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根据《刑法》第271条规定,构成本罪必须是侵占“数额较大”。这里的“数额较大”,根据2016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第1款规定,是指数额在1
1,451 2022.04.17 -
00:58
职务侵占算刑事案件吗
职务侵占算刑事案件。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构成职务侵占罪,六万元以上构成数额较大。关于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为: 1、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数额巨
2,317 2022.12.11 -
00:53
职务侵占构成要件是什么
职务侵占的具体构成要件有如下情况: 1、在客体方面,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在主体上,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4、主观方
642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