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如何处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法律分析 对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应该这样处罚:如果侵权人的侵权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可以给予治安拘留或罚款。如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构成犯罪的,给予刑事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这样处罚:如果侵权人的侵权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可以给予治安拘留或罚款。如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构成犯罪的,给予刑事处罚。
对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应该这样处罚:如果侵权人的侵权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可以给予治安拘留或罚款。如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构成犯罪的,给予刑事处罚。
-
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如何处罚
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人一般应当被公安机关处以治安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刑法》规定,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020.05.05 209 -
侵害他人名誉权如何行政处罚?
侵害他人名誉权一般情形下是不会受到行政处罚的,因为这是民事侵权行为,而不是行政处罚行为。受侵害者可以要求对方赔礼道歉,在侵害名誉的范围内消除影响。
2021.01.14 156 -
侵害他人名誉权如何行政处罚
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政处罚:如果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2020.03.06 135
-
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行为的处罚标准?
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是这样处罚的:侵权人的侵权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可以给予治安拘留或者罚款。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轻微的,处
2021-11-07 15,340 -
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行为造成损害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应当如何进行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 (二)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侵入他人
2022-01-20 15,340 -
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处罚
对侵犯人身权利行为如下处罚: 1、恐怖、残忍表演。组织、胁迫、诱骟不满16周岁的人、残疾人进行恐怖、残忍表演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
2022-11-14 15,340 -
如何解释属于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
1、把人打伤,侵犯的是他人的生命权、健康权。2、人身权可分为人格权与身份权。(1)具体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信用权。(2)身份权主要有包括:配偶权
2022-08-24 15,340
-
00:58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如何处理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处理办法如下: 1、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2、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
1,722 2022.09.06 -
00:52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涉嫌故意伤害罪,判刑如下: 1、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
1,570 2022.04.17 -
01:01
侵害他人名誉权怎么处理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处理方式有: 1、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可以要求侵权人终止侵权行为; 2、公开赔礼道歉,公开消除侵权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恢复名誉; 3、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4、如果侵权人对公民的请求不予理睬,公民可以向法院起诉; 5、人民
845 202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