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法院对某案件不予立案时,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首先,我们要检查自己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诉讼参与资格要求。然后,针对这个决定,您有提出上诉的权利。若当事人对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裁定持有异议,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您有权在收到法院裁定书当天起算的十天内,通过原一审审判人民法院,或者直接向上诉的二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九条经查明属于虚假民间借贷诉讼,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并应当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其请求。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恶意制造、参与虚假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一百一十二条和第一百一十三条之规定,依法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恶意制造、参与虚假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单位进行罚款,并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没有进行立案的,可以先行采取强制措施。刑事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五种。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的,可以减免加处的罚款或者滞纳金。这个法律规定体现了行政强制执行的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应普遍适用于行政机关自行执行程序和法院强制执行程序。
-
-
同一刑事案件公安机关是否可以采取两种立案措施
同一刑事案件公安机关不可以采取两种立案措施。 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
2022.04.26 656 -
案件受理状态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已立案之举意味着对该案进行深入的审理工作即将展开。立案在此被视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及相互间就复杂的财产权益和人身权益所引发的诉讼行为。当已显示法院已经进入立案程序时,便表明该法院已经正式受理了原告的申诉状,并且将会启动对相关争议问题的法庭
2024.05.10 26
-
当当事人对商标局的决定不满意时,他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商标局在做出宣告注册商标无效的决定时,需书面通知当事人。当事人对商标局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商标评审委员
2024-11-12 15,340 -
当法官不接收提交异议时,当事人可以尝试采取以下措施:
在履行程序过程中,执行法院主要是对案件的事实进行形式上的审查。 被执行人和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应当主动并及时地向执行法院提交其持有的异议意见。为确保执行程序的稳定性和公正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执
2024-11-19 15,340 -
如果法院不发出立案通知书,当事人可以尝试以下措施
针对法院既未立案也未出具不予立案通知书的情况,以下是几种可能的应对策略: 1. 当事人可以向上级法院或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投诉。 2. 如果涉及到渎职犯罪行为,当事人应前往检察院进行举报。 3.
2024-11-20 15,340 -
当借款人不归还借款时,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规定,借款人必须按照贷款协议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贷款协议签订后,一方履行了借款义务,另一方必须及时还款。如果逾期付款,则需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
2024-11-15 15,340
-
01:05
对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对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可以采取委托亲属抚养、家庭寄养等方式进行安置,也可以交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或者儿童福利机构进行收留、抚养。临时监护期间,经民政部门评估,监护人重新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的,民政部门可以将未成年
4,461 2022.05.11 -
00:54
法院不予立案怎么处理法院不予立案的处理方式如下:法院不予立案,应当在裁决书中,写明不予立案的原因,以便于当事人清楚为什么不予立案。当事人对不立案的裁定不服的,可以上诉。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条件的起诉,必须
2,736 2022.05.11 -
00:58
刑事案件可以办取保刑事案件可以办理取保,但需要符合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的相关规定可知,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如下:第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第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第三,
1,03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