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债务怎么处理啊?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由此可以看出离婚时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属于法定的共同债务,应由夫妻双方承担偿还义务,如果共同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由法院判决确定各自的承担比例,但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协议清偿和判决承担只对夫妻之间产生约束力,不能对抗第三人。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九条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由此可以看出离婚时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属于法定的共同债务,应由夫妻双方承担偿还义务,如果共同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由法院判决确定各自的承担比例,但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协议清偿和判决承担只对夫妻之间产生约束力,不能对抗第三人。换言之债务人起诉要求偿债义务,仍然要按照共同债务处理,夫妻中实际承担还款义务一方有权要求另一方按协议或法院判决分担相应份额。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债务的处理办法具体如下: 1、如果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债务的,由夫妻个人承担; 2、如果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应当以共同财产进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双方如果对债务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如果没有约定的,个人债务应当由个人偿还,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 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但是法院的判决和双方的约定不得对抗善意债权人。
-
债务离婚应该怎么处理啊
结婚债务离婚时的处理:债权人就一方婚前所负个人债务向债务人的配偶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所负债务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除外。
2021.03.02 111 -
离婚后债务纠纷怎么处理啊
离婚后债务纠纷的处理是个人债务归个人偿还。共同债务由共同财产清偿。如果现有的共同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夫妻双方可以协议清偿,协议不成功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处理。共同债务是指未共同生活或抚养孩子赡养老人所负担上的债务。
2021.04.17 98 -
离婚债务怎么处理离婚债务如何处理
离婚时,根据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或是单独债务,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离婚时,如果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以共同财产偿还。如该项财产不足清偿时,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法院判决。男女一方单独所负的债务,由本人偿还。
2021.01.03 196
-
夫妻离婚债务能怎么处理啊?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一方名义所欠的债务,原则上应当认定为,应该由夫妻共同偿还。但是,如果夫妻一方能够证明该债务确为欠债人个人债务,那么未欠债的婚姻关系当事人可以对抗债权人的请求。
2022-08-31 15,340 -
夫妻离婚债务怎么处理的啊?
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获得的债权,为夫妻的共同债权。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对外形成的债务,或一方为了双方的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为履行抚养、义务等所负债务而对外形成的债务,均属于夫妻双方的
2022-09-16 15,340 -
夫妻离婚债务该怎么处理啊?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一方名义所欠的债务,原则上应当认定为,应该由夫妻共同偿还。但是,如果夫妻一方能够证明该债务确为欠债人个人债务,那么未欠债的婚姻关系当事人可以对抗债权人的请求。
2022-09-04 15,340 -
夫妻离婚债务应该怎么处理啊?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一方名义所欠的债务,原则上应当认定为,应该由夫妻共同偿还。但是,如果夫妻一方能够证明该债务确为欠债人个人债务,那么未欠债的婚姻关系当事人可以对抗债权人的请求。
2022-08-31 15,340
-
00:50
负债离婚债务怎么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负债离婚的,需要分情况讨论: 1、若是该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则离婚之后,男女双方需要对该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2、若是该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则非债务人一方无需承担责任。 存在以下情况的债
2,850 2022.04.15 -
01:11
离婚债务怎么处理
情况一:有约定的。如果夫妻双方对于离婚时的债务分配有约定,则按照双方的约定进行处理。民法上尊重意思自治,只要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达,并且不违反强行法的规定,则应当进行遵循。 情况二:没有约定的。那么需要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进行收证和整理。
1,348 2022.04.17 -
01:19
离婚共同债务怎么处理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为了日常生活、生产经营活动、抚养子女、赡养老人、治疗一方疾病而负担的债务,就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在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首先由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偿还。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政策性补贴、生产经营收益、知识
1,71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