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纠纷仲裁、诉讼哪种更便捷?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依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普通程序的案件,法院一审的审限是6个月,如果一方当事人不服提出上诉的话,则二审的审限为3个月,这就是说,从理论上说,一个案件如果在法院审理,则形成生效判决的时间可能会需要9个月,对一般人而言,这确实长了一些。 如果是选择仲裁方式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仲裁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仲裁的时间限制,但是各个仲裁委员会在其仲裁规则中基本都作出明确规定。一般来说,仲裁所花费的时间比诉讼少一些。 最关键之处在于,仲裁一裁终局,也就是说,仲裁裁决一旦作出,即日就具有法律效力,除了法律规定的几种可申请撤销情形外,当事人不能对仲裁裁决提出任何形式的上诉、异议、复议等不服表示,只能遵守、履行。这样,就不会出现类似法院二审的过程,在时间上可能非常快捷。 这是一个优势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假如由于种种原因,仲裁结果损害到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由于其无权对裁决结果提出不服,所以就没有机会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就要求当事人在进行仲裁过程中,不能有任何的错误、疏忽情形,否则就会对自己形成不利局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可进行仲裁的纠纷是,1、主体,具有平等性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纠纷类型,合同纠纷与其他财产权益纠纷;3、产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基于自愿原则,已经达成了仲裁协议;4、婚姻、收养、监护以及扶养、继承纠纷与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进行仲裁。
-
劳动纠纷仲裁与诉讼方式
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法定前置程序,即“先裁后审”制,劳动争议当事人须首先将争议提交劳动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裁决后,如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在收到裁决书后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未经仲裁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收到仲
2020.10.28 213 -
购房合同纠纷为什么先仲裁
仲裁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发生争执,协商不成时,根据有关规定或者当事人之间的协议,由一定的机构以中间人或第三者的身份,对双方发生的争议,在事实上作出判断,在权利和义务上作出裁决。
2020.02.26 315 -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有哪几种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情形为:由于房屋转让等引起的民事纠纷,诉讼时效为三年。如民事诉讼的诉讼请求为房屋的权利人请求返还房产,则不适用上述诉讼时效。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
2021.04.12 126
-
购房纠纷诉讼哪种更便捷?
依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普通程序的案件,法院一审的审限是6个月,如果一方当事人不服提出上诉的话,则二审的审限为3个月,这就是说,从理论上说,一个案件如果在法院审理,则形成生效判决的时间可能会需要9个月
2022-11-01 15,340 -
购房纠纷仲裁、诉讼哪种更公开?
目前,法院公开审理案件的程度也是越来越高,但是,毕竟当事人不能选择法官。在这一点上,仲裁就有其非常显著的优势。 依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如果当事人双方约定由一名仲裁员来裁决纠纷,则可以由当事人双方来
2023-06-11 15,340 -
购房纠纷仲裁、诉讼哪种执行力更强?
很多人打官司,就怕得到一张法律白条,如果无法执行,官司还不如不打。那么,仲裁的裁决结果如何得以切实执行呢。 根据我国《仲裁法》、《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生效的仲裁裁决与生效的民事判决法律效力是等同的
2023-06-11 15,340 -
购房纠纷、诉讼哪种更省钱?
最后,还要考虑一下相关的费用支出条件。仲裁过程收费相对比较高,这确实也是个问题。以北京为例,申请仲裁时,要预缴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这两项费用加起来,几乎相当于法院两审的费用。这是因为,仲裁机构的部
2022-11-02 15,340
-
01:08
合同纠纷可以仲裁吗
合同纠纷,当然可以通过仲裁的方式来解决。我国《仲裁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因此,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仲裁的方式解决合同争议。换句话说,当事人不仅可以通过提起诉讼的方
886 2022.06.22 -
01:28
离婚纠纷可以仲裁吗
离婚纠纷,当然不能仲裁。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婚姻、抚养、继承等涉及人身关系的纠纷,是不纳入仲裁程序范围的。夫妻之间发生离婚争议,应当选择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婚姻关系是否继续存续的问题。离婚诉讼是指,一方当事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因为
2,358 2022.04.15 -
00:53
网购合同纠纷诉讼可以不去吗
网购合同纠纷能不能不参与,要根据当事人的身份来判断: 1、如果当事人是原告的,就必须参与诉讼,否则法院可以按撤诉处理; 2、如果当事人是被告的,其不参与诉讼,法院可以缺席判决。 具体来说,缺席判决是指,开庭审理案件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人
98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