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合同诈骗公安机关如何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法律分析 合同诈骗的,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会立案调查,收集、调取能证明犯罪嫌疑人有无犯罪实施的各种证据材料。如果经调查确实存在犯罪事实且证明确凿的,会移送检察院提起公诉;如果经调查认定不构成犯罪的,会释放嫌疑人或者解除相应的强制措施。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安机关处理合同诈骗行为的方式: 1、若合同诈骗行为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将予以立案; 2、立案后,公安将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罪轻或罪重的证据。 3、经过侦查,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案件,应进行预审。 4、侦查终结后,写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检察院审查决定。
诈骗罪立案后,办案机关就会开始着手调查,进入刑事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在进行调查锁定犯罪嫌疑人之后,就会采取相应的刑事强制措施,比如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
-
公安机关如何处理合同诈骗案
公安机关处理合同诈骗行为时应该注意是否构成犯罪。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会立案调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不构成犯罪的,会释放嫌疑人或者解除相应的强制措施。
2023.01.03 120 -
公安机关受理合同诈骗案件应如何处理?
诈骗罪立案后,办案机关就会开始着手调查,进入刑事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在进行调查锁定犯罪嫌疑人之后,就会采取相应的刑事强制措施,比如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
2020.09.02 531 -
合同诈骗公安机关怎么处理
对于合同诈骗案件,未构成犯罪的,公安会给予治安处罚,拘留和罚款。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会立案调查,经调查认定不构成犯罪的,会释放嫌疑人或解除相应的强制措施;经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犯罪事实且证明确凿的,会移送检察院提起公诉。
2023.01.03 295
-
合同诈骗公安机关如何处理
对于合同诈骗案件,如果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会立案调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 如果经调查确实存在犯罪事实且证明确凿的,会移送检察院提起公诉;如果经调查认定不构成犯罪
2023-07-24 15,340 -
合同诈骗公安机关如何处理?
对于合同诈骗案件,如果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会立案调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 如果经调查确实存在犯罪事实且证明确凿的,会移送检察院提起公诉;如果经调查认定不构成犯罪
2023-11-03 15,340 -
公安机关对诈骗合同如何处理
对于合同诈骗案件,如果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会立案调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 如果经调查确实存在犯罪事实且证明确凿的,会移送检察院提起公诉;如果经调查认定不构成犯罪
2023-09-29 15,340 -
一房多卖合同诈骗公安机关如何处理
被诈骗人除提起民事诉讼外,还有权向公安机关报案继续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如果公安机关不受案,可将证据向同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出示,提请人民检察院进行立案监督。公安机关接人民检察院《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
2022-08-13 15,340
-
01:07
合同诈骗未遂如何处理合同诈骗未遂的行为仍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未遂行为的处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一是以既遂犯的处罚为参照,二是适当从宽处罚,即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
1,612 2022.05.11 -
01:38
合同诈骗罪如何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与他人订立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诈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行为。根据相关司法解释,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达到五千元以上的,公安机关就可以立案。构
541 2022.04.17 -
01:03
一般诈骗和合同诈骗的区别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欺骗行为,骗取对方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而合同诈骗罪则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或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首先,这两个罪名之间是一般与特别的关系,
2,11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