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既遂怎么量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构成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既遂的量刑为: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 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前款行为,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两款罪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构成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既遂的量刑为: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我国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明确规定: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前款行为,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两款罪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
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既遂怎么量刑
行为人构成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既遂,法院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由间接故意与过失构成。行为人的行为虽是直接故意的,但其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持
2020.04.29 91 -
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既遂的量刑?
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既遂的量刑: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2020.04.25 127 -
构成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怎么量刑?
构成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的量刑: 1、构成本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2、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给国家利益造成了特别重大损失的,则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05.07 81
-
构成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既遂怎么量刑?
构成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既遂的量刑为: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2023-10-01 15,340 -
构成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既遂怎么判刑?
构成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既遂的判刑是:造成国有事业单位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9-07 15,340 -
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构成既遂怎么判?
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构成既遂这样判: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8-30 15,340 -
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构成既遂怎么判
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构成既遂这样判: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11-28 15,340
-
00:59
单位失业证明怎么开
用人单位不会为劳动者开失业证明。劳动者从用人单位离职的,不会为劳动者开具失业证明,只会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且在证明上写明劳动者的离职原因,非因本人意愿离职的,也会在证明上进行注明,劳动者要申请失业保险金的,应当持本单位
8,247 2022.05.11 -
01:04
失职罪量刑标准
根据《刑法》关于失职罪量刑的有关规定,国有单位的工作人员,因为其滥用职权或者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国有单位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或者破产,导致国家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导致国家利益受到特别重大的损失,则会被判处
1,565 2022.04.17 -
01:05
对单位行贿怎么量刑
单位行贿的定罪,主要根据行贿的数额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考虑是否具有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向3人以上行贿、为谋取非法利益行贿或向党政领导、行政执法人员行贿等情形。同时,要看行为人是否具备累犯,或在是否灾害期间故意犯罪等
1,06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