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构成侵犯商业信誉?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满足下列要件即构成侵犯商业信誉罪: 1、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方面只能出于直接故意; 3、侵害的客体是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市场秩序; 4、客观方面存在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三)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明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 本条所称权利人,是指商业秘密的所有人和经商业秘密所有人许可的商业秘密使用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侵犯商业信誉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行为损害了他人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 2、行为人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者单位; 3、行为人存在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的直接故意; 4、行为人实施了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的行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侵犯商业信誉的构成: 1、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 2、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 3、客体要件:客体是市场交易秩序和商誉权; 4、客观要件: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
侵犯商业信誉怎么构成的?
侵犯商业信誉的构成是:客体是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客观上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主体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本
2020.05.06 271 -
会怎样确定构成侵犯商业信誉
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的表现为故意;侵犯的客体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被害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客观方面表现为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被害人的商业信誉的行为。
2020.05.10 101
-
怎样构成侵犯商业信誉
满足下列要件即构成侵犯商业信誉罪: 1、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方面只能出于直接故意; 3、侵害的客体是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市场秩序; 4、客观方面存在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
2023-10-10 15,340 -
怎么样才构成侵犯商业信誉
符合以下要件才构成侵犯商业信誉: 1、侵犯了权利人的商业信誉以及正常的市场秩序。 2、实施了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3、行为人是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
2023-06-16 15,340 -
怎么样才构成侵犯商业信誉?
符合以下要件才构成侵犯商业信誉: 1、侵犯了权利人的商业信誉以及正常的市场秩序。 2、实施了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3、行为人是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
2023-09-11 15,340 -
怎么样才会构成侵犯商业信誉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扰乱了市场秩序。 本罪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他人既包括单位,又包括个人,必须具有特定性。这样,构成
2023-08-27 15,340
-
01:20
侵犯商业秘密罪怎样判刑
根据《刑法》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判刑标准:出现以下侵犯商业秘密情况之一,导致商业秘密的权利人受到重大损失的,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并处或单处罚金;因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导致特别严重的后果,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
79 2022.05.23 -
01:11
侵犯商业秘密罪怎么判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要有下面几个量刑幅度: 第一,如果犯罪嫌疑人有下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其中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1、采用盗窃、利诱、胁迫
1,045 2022.04.17 -
01:05
怎样构成职务侵占罪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通过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将本单位数额较大的财物占为己有的行为。首先,构成该罪的行为主体,应当是企业、公司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其次,行为的内容是,前述行为主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数额较大的本单位财物非
1,16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