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文凭订立的劳动合同如何看是否有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假文凭订立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假文凭所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无效的。尽管双方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但已付出劳动,作为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全额支付最后一个月的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与法无据,不应支付。理由有: (1)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以假文凭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违背了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属欺诈行为,使用人单位陷入错误认识,违背了用人单位的真实意思,因此双方所订立的劳动。 (2)劳动合同无效,应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也就是从一开始在法律上对双方当事人无约束力,无约束力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无需支付劳动者已付劳动的报酬。《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3)因劳动合同无效,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便没有任何法律依据了,故经济补偿请求依法不应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合同是必须要在双方协商好的情况下进行签订,如果不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走,那么这份合同就会没有法律的效益 ,变成无效的合同,所以,签订合同是必须要公平、公正,任何一方都不得隐瞒,不能有任何虚假的信息,这样才能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假文凭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持假文凭订立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劳动合同生效要件: 1、劳动合同主体合法; 2、劳动合同内容合法; 3、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4、劳动合同形式合法; 5、劳动合同订立程序合法。
-
以假文凭订立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用假文凭签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通过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劳动合同的签订具有欺诈性,属于无效劳动合同。仲裁委员会裁定,可以根据其欺诈行为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
2020.01.29 126 -
假文凭订立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呢
使用假文凭订立的劳动合同一般是无效的。一方以欺诈等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来签订劳动合同的,该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但是对于劳动者依法付出的劳动,单位仍然要支付报酬。
2020.03.13 91 -
假文凭订立的劳动合同有效吗
假文凭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用假文凭签订劳动合同,属于以欺诈手段,是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劳动合同无效。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2022.12.02 127
-
假文凭订立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假文凭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2023-01-19 15,340 -
假文凭订立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假文凭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2023-07-26 15,340 -
持假文凭订立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持假文凭订立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劳动法》第18条规定,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2022-07-12 15,340 -
持假文凭订立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持假文凭订立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劳动法》第18条规定,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2022-12-10 15,340
-
01:02
如何签订合同才有效
至少符合下列三项条件,签订的合同才有效: 1、签订合同的当事人需要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如果一方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则合同无效; 2、合同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欺诈、胁迫的情形; 3、合同的内容合法,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
5,065 2022.11.23 -
01:01
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但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过用人单位书面通知之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而不需要向
3,493 2022.04.17 -
00:55
口头订立的合同有效吗
口头订立的合同也能够具备法律上的效力,但是需要满足合同订立的条件。首先,订立口头的合同当事人应当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具有相应缔约能力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次,口头合同所涉及的内容,不违反我国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效力性规定,也没有违背
1,25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