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有哪些情况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债权债务归于一人的情况出现原因如下: 1、债务人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受让了债权人的债权; 2、债权人承受债务人的债务。 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履行; (二)债务相互抵销; (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四)债权人免除债务; (五)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六)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履行; (二)债务相互抵销; (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四)债权人免除债务; (五)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六)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的,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债权债务归于一人的情况出现原因: 一、概括承受。 概括承受是发生混同的主要原因。 二、特定承受。特定承受主要包括: 1、债务人受让债权人的债权,比如债权人甲与债务人乙签订合同后,甲将合同权利转让给乙。 2、债权人承受债务人的债务,比如甲乙二人签订合同后,债务人乙的债务转移给债权人甲。
债权债务归于一人的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债务人受让了债权人的债权,或者是债权人承受了债务人的债务等。当出现债权债务归于一人的情况,则该债权债务关系终止。
-
债权债务归于一人的情况出现原因有哪些?
一、债权债务归于一人的情况出现原因主要有: 1、企业合并,合并前的两个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因同归于合并后的企业而消灭。 2、债权人继承债务人,债务人继承债权人。 3、第三人继承债权人和债务人。 4、债务人受让债权人的债权。 5、债权人承受债务
2021.04.01 99 -
债权债务归于一人的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债权债务归于一人的情况出现原因: 一、概括承受。概括承受是发生混同的主要原因。 二、特定承受。特定承受主要包括: 1、债务人受让债权人的债权; 2、债权人承受债务人的债务。
2021.03.05 126 -
债权债务归于一人的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一、债权债务归于一人的情况出现原因主要有: 1、企业合并,合并前的两个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因同归于合并后的企业而消灭。 2、债权人继承债务人,债务人继承债权人。 3、第三人继承债权人和债务人。 4、债务人受让债权人的债权。 5、债权人承受债务
2021.11.24 78
-
债权债务归于一人的情况出现原因有哪些?
债权债务归于一人的情况出现原因如下: 1、债务人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受让了债权人的债权; 2、债权人承受债务人的债务。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一)
2022-07-01 15,340 -
债权债务归于一人的情况出现有哪些原因
债权债务归于一人的情况出现原因如下: 1、债务人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受让了债权人的债权; 2、债权人承受债务人的债务。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一)
2022-07-04 15,340 -
债权债务归于一人的情况出现原因有哪些
债权债务归于一人的情况出现原因如下: 1、债务人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受让了债权人的债权; 2、债权人承受债务人的债务。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一)
2022-06-04 15,340 -
债权债务归于一人的情况出现原因有哪些?
债权债务归于一人的情况出现原因如下: 1、债务人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受让了债权人的债权; 2、债权人承受债务人的债务。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一)
2022-06-05 15,340
-
00:54
债权债务抵销条件有哪些
债权债务相互抵销,需要同时具备下面几个条件: 第一,债权人和债务人互相负担债务。意思就是,债权人欠了债务人钱,与此同时债务人也欠了债权人的钱。并且,这两个债权债务关系必须都是合法的,只要有其中一个债务不合法,就不能主张抵销; 第二,相互抵销
1,021 2022.04.17 -
01:07
债权债务抵消规定有哪些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债权债务的抵消需要满足以下3点。 第一,抵消人与被抵消人之间互负债务、互享债权。双方互享债权、互负债务为双方行使抵消的前提条件。 第二,抵消的债务必须是同种类的给付。用以抵销的通常是同种类的货币或者实物。如果种类相同而品质
2,467 2022.04.17 -
01:17
哪些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主要包括以下: 1、夫妻双方通过协议的形式约定为共同债务的; 2、夫妻双方因为承担家庭的共同生活所产生的债务; 3、夫妻双方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所产生的债务,或夫妻中一方从事生产经营,其对应的经营收入主要用于家庭或者配偶分享所产生
1,26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