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拖欠工资起诉要准备哪些证据资料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法律上,依法提供了劳动力,公司就要按约定好的时间给发工资。但是,有些公司在经营时遇到瓶颈,公司出现财政赤字时会拖欠劳动者工资。公司违反约定拖欠工资,将直接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以积极采取措施,那么,就要先准备起诉的证据材料。 按规定,公司拖欠工资时,员工可以先去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劳动仲裁未能解决的,可以及时去法院起诉。 不过,员工起诉公司拖欠工资时,需要准备下面的材料: 1、起诉状。 2、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材料。 当事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或户口本等的复印。 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主体登记资料,如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或近三个月内的工商登记资料或社团法人登记证,同时还应提交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或主要负责人证明书。 3、受委托代为起诉的,应提交原告的授权委托书。 公民代理的,同时提交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律师代理的,同时提交律师事务所的公函和律师执业证件的复印件。 4、证明劳动合同法律关系或事实劳动法律关系存在的材料,如劳动合同、工资单等。 5、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送达回证、不予受理通知书等证明劳动法律关系已经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先行处理的材料。 6、与诉讼请求相关的其他材料。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般拖欠工资的话,劳动者不需要承担举证责任,应当由用人单位出示自己已经支付过工资的证明。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办法出示这些证据,那么就可以认定用人单位没有支付工资,也就是拖欠工资。
起诉子公司。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拥有自己独立的名称、章程和组织机构,对外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活动,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债权债务由自己独立承担。子公司与母公司是独立的,如果是总公司与分公司关系,可以要求一起承担责任。
-
起诉欠款的证据需要准备哪些
(1)从书面证据上讲,当事人应考虑合同、借据、公证书和发票等书证。 (2)就证人证言来讲,当事人一定要选择与自己无利害关系的证人证言作为证据,并且要保证该证人可以当庭作证,便于法院庭审的顺利进行。 (3)当事人还应注意,所诉的债务纠纷案件是
2020.03.01 348 -
消毒公司注册要准备哪些资料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消毒公司需要以下材料: (1)有害生物防治员资格证书; (2)获得虫害防治协会认证书; (3)质量体系认证书; (4)业务水平证书; (5)办理营业执照。 办理消毒公司流程如下: 1、核名。到工商局去领取一张企业名称预先核
2023.04.11 124 -
工资拖欠的举证依据有哪些?
工资拖欠的举证责任一般是有用人单位出具已支付工资的凭证。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2020.10.21 141
-
欠账不还要起诉对方,如何写起诉书,要准备哪些资料和证据据?
具体的文书起草,证据材料准备,起诉,立案,开庭等操作,后,律师均会帮忙操作的
2022-10-07 15,340 -
到起诉对方欠款,要准备哪些资料?
欠款证据材料以及起诉状。具体可来电咨询,以便提供准确分析。
2022-11-01 15,340 -
拖欠工资如何起诉,拖欠工资怎么办,拖欠工资的证据
没有证据证明企业拖欠工资的,劳动者要尽量收集证据,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
2023-04-03 15,340 -
农民工工资拖欠起诉需要哪些材料
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未经劳动争议仲裁的人民法院不立案。不构成劳动关系,属于其他法律关系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去法院起诉立案需要有原告
2022-10-22 15,340
-
01:15
欠款起诉材料要准备哪些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欠款起诉需要准备的材料有: 1、写一份民事起诉状,写明借贷双方的具体借款数额、借款理由、时间发展经过以及被告人的下落情况; 2、证明债务人欠款的相关证据,如:欠条、借款协议书、银行取款、转账记录、借款时聊天记录
2,719 2022.05.11 -
01:09
公司拖欠工资找哪个部门首先,逾期不支付劳动报酬属于违法行为。如果老板一直拖欠工资的,员工可以到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劳动合同报酬的,劳动行政部门有义务责令用人单位在限期内支付。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的,应按应付金额的百
5,023 2022.04.15 -
01:18
拖欠工资起诉多久能拿回工资在法院起诉被拖欠工资的时候,通常在三个月或者六个月之内就会得到结果,相关部门在适用于普通程序审理的问题案件,都会在立案那一天起在六个月之内结束审查,除非在遇到特殊的情况下,相关负责人同意后,往下延长六个月,如还需延长可上报上面相关部门得到批
4,40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