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战时拒绝征召罪能判几年

战时拒绝征召罪能判几年

2023-08-28 14:09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湖北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3-08-28回复

专业分析:

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七十六条规定,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是指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逃避片召或者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行为。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七十六条规定,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是指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逃避片召或者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行为。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战时拒绝征召罪的构成为: 1、本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兵役管理活动。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拒绝、逃避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只能是预备役人员,非预备役人员不构成本罪。 4、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在战时,且为国家的征召或者军事训练而仍故意拒绝或逃避。

律师普法更多>>
  • 战时拒绝征召罪是什么
    战时拒绝征召罪是什么

    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公民战时拒绝、逃避服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0.03.10 93
  • 战时拒绝征召罪的刑法
    战时拒绝征召罪的刑法

    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0.09.27 142
  • 什么是战时拒绝征召罪?
    什么是战时拒绝征召罪?

    战时拒绝征召罪是通过以下要件构成的: 1、客体要件,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兵役管理活动; 2、客观要件,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犯罪主体为预备役人员,非预备役人员不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2020.05.20 74
专业问答更多>>
  • 战时拒绝征召罪一般判几年

    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七十六条规定,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是指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逃避片召或者军事训

    2022-12-09 15,340
  • 什么是战时拒绝征召罪? 要怎样构成战时拒绝征召罪?

    战时拒绝征召罪的要求是:客体要求是兵役管理活动;主要要件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要件是故意;客观要件是战时拒绝、逃避服兵役、情节严重的行为。

    2021-11-23 15,340
  • 战时拒绝征召罪既遂

    1、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公民战时拒绝、逃避服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2-05-23 15,340
  • 战争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判几年?

    预备役人员在战争中拒绝、逃避招募和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留。【战时拒绝、逃避服务罪】市民在战时拒绝、逃避服务,情节严重的,处以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留。

    2021-10-02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构成要件 01:34
    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构成要件

    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指的是在战时兵役部门向公民发出应征服役通知时,公民拒绝或者逃避兵役部门的应征,情节严重的行为。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下面四点: 第一,在客体上,本罪侵犯了兵役管理活动秩序。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依法服兵役是

    1,154 2022.04.17
  • 5万元拒不执行罪判几年 01:07
    5万元拒不执行罪判几年

    根据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被执行人有5万元的支付义务的,如果被执行人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并且情节严重,则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应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也就是说,如果被执行人因为经济条件差或其他原因,没有能力执行的,则不会构

    3,907 2022.04.15
  • 欺诈罪能判几年 01:07
    欺诈罪能判几年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没有欺诈罪,只有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犯罪人实施欺骗行为,使得受骗人产生错误认识,受骗者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犯罪人或第三者因此取得财产,最后受骗者遭受财产损害。 我国刑法第

    494 2022.05.18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