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房产可以执行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可以被法院强制执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设定抵押的房屋的规定》 第一条,对于被执行人所有的已经依法设定抵押的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并可以根据抵押权人的申请,依法拍卖、变卖或者抵债。 第二条,人民法院对已经依法设定抵押的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居住的房屋,在裁定拍卖、变卖或者抵债后,应当给予被执行人六个月的宽限期。在此期限内,被执行人应当主动腾空房屋,人民法院不得强制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迁出该房屋。 第三条上述宽限期届满后,被执行人仍未迁出的,人民法院可以作出强制迁出裁定,并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执行。强制迁出时,被执行人无法自行解决居住问题的,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可以由申请执行人为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提供临时住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有抵押的房产执行期限一般是6个月。人民法院执行生效法律文书,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执行结案,但中止执行的期间应当扣除。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2、凡需要委托执行的案件,委托法院应在立案后一个月内办妥委托执行手续。超过此期限委托的,应当经对方法院同意。 3、上级法院通知暂缓执行的,应同时指定暂缓执行的期限。暂缓执行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三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应报经院长批准,并及时通知下级法院。暂缓执行的原因消除后,应当及时通知执行法院恢复执行。期满后上级法院未通知继续暂缓执行的,执行法院可以恢复执行。
如果法院强制执行的房产已经抵押给银行了,法院仍可以进行执行。但应该先在拍卖或变现款中先行支付银行的债权,剩下的款项才可以用来偿还其它债权人的债权。强制执行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
-
可以强制执行抵押房吗
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抵押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设定抵押的房屋的规定》第一条的规定,对于被执行人所有的已经依法设定抵押的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并可以根据抵押权人的申请,依法拍卖、变卖或者抵债。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
2020.07.05 202 -
抵押房可以强制执行吗
抵押房屋可以被强制执行,虽然法律规定如果抵押人无第二住所只能查封不能强制执行,但是现实中都会在抵押时提供第二住所证明的。对于设定抵押的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抵押权人的申请,依法拍卖、变卖或者抵债。
2020.09.17 333
-
房产证抵押可以执行吗
如果法院强制执行的房产已经抵押给银行了,法院仍可以进行执行,但应该先在拍卖或变现款中先行支付银行的债权,剩下的款项才可以用来偿还其它债权人的债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
2022-07-09 15,340 -
房产抵押法:抵押人可以对抵押房产直接进行执行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抵押房屋的规定》第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查封被执行人所有依法设定抵押的房屋,并可以根据抵押权人的申请依法拍卖、出售或者还债。第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已依法设定抵押的被执行人
2021-11-17 15,340 -
法院执行抵押房产可以吗
如果法院强制执行的房产已经抵押给银行了,法院仍可以进行执行,但应该先在拍卖或变现款中先行支付银行的债权,剩下的款项才可以用来偿还其它债权人的债权。 对于法院执行抵押房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
2022-07-03 15,340 -
抵押房产法院可以执行吗
抵押房地产法院可以执行。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查封被执行人所有依法设定抵押的房屋,并可以根据抵押权人的申请依法拍卖、出售或者抵押。人民法院对已依法设定抵押的被执行人及其扶养家属居住的房屋,在决定拍
2021-12-02 15,340
-
01:07
房屋可以二次抵押吗一般情形下,房产可以二次抵押,甚至多次抵押。但是所担保的债权,通常不可以超出抵押物的价值。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不得超出其抵押物的价值。财产抵押后,该财产的价值大于所担保债权余额部分,可以再次抵押,但不得超出余额部分。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
1,718 2022.04.17 -
01:12
夫妻共有房产一方可以抵押吗夫妻一方抵押夫妻共同房产,该抵押行为无效,但有证据证明另一方知道或应当知道而未提出异议的,视为同意,抵押行为有效。因此,夫妻一方抵押共同房产,应当在对方同意或可视为同意的情形下进行。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获得的房屋为夫妻共同财产,属于夫
3,466 2022.05.11 -
01:02
别人拿我的房产证可以抵押贷款吗别人不可以拿其他人房产证抵押贷款。具体情况如下:持他人房产证是不可以办理贷款的,其产权权利不属于个人的,无法凭此作为抵押凭证来办理贷款。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 1、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2、建设用地使用权; 3、
7,571 202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