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不离的财产可以抵押给第三方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第一次判决不离,如果另一方有侵害共同财产的行为的,另一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维权: 1、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行为,另一方可以向法院起诉立刻分割共同财产。 2、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以请求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 3、一方发现另一方转移财产的,还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六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夫妻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分割共同财产: (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行为; (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司股权可以抵押给第三方。民法典规定可以抵押的财产包括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建设用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交通运输工具等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财产。
公司股权是可以依法抵押给第三方的。我国《民法典》规定可以抵押的财产包括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建设用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交通运输工具等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财产。
-
债务人可以向第三人抵押财产吗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可以抵押的财产包括: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建设用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交通运输工具等。
2021.04.14 120 -
判决判不离第一方财产可以请律师吗
第一次判决不离另一方转移财产可以这样进行维权:当事人应当及时向法院反映对方有转移财产的情况,法院查证属实后,可以对转移财产在婚内进行分割。如果已经掌握了隐藏财产的地点,可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便于今后财产分割后的执行。法院也可因一方当事人在离
2021.03.26 64 -
债务人或第三人的哪些财产不可以抵押
根据法律规定,不得设定抵押的财产有: (一)土地所有权; (二)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但是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三)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法人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 (
2021.01.24 128
-
抵押给第三人的债务人哪些财产不能抵押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 (一)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 (三)海域使用权; (四)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五)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
2022-11-13 15,340 -
第三人的抵押担保合同可以抵押给第三人吗
我国《物权法》规定了不同于不动产的规定。不动产抵押权生效要件是登记,而建船舶物权抵押,由于体积、价值的高昂,双方一旦签订合同,抵押权即设立。 其次,善意第三人是指对该动产享有物权的人。因为第三人不知道
2021-06-21 15,340 -
抵押人可以将抵押财产转让给抵押人吗
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但当事人对此有特殊约定的,应当遵守约定。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后,应当及时抵押权人。抵押财产转让可能损害抵押权的,抵押权人可以要求抵押人在能够提供充分证据证明的情况下,向
2021-10-31 15,340 -
第一次判决不离可以判离另一方财产吗
1、若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的第一次离婚诉讼判决不离后,另一方转移财产的,当事人可以立即要求法院分割财产。《民法典》规定,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
2022-11-19 15,340
-
01:12
夫妻共有房产一方可以抵押吗
夫妻一方抵押夫妻共同房产,该抵押行为无效,但有证据证明另一方知道或应当知道而未提出异议的,视为同意,抵押行为有效。因此,夫妻一方抵押共同房产,应当在对方同意或可视为同意的情形下进行。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获得的房屋为夫妻共同财产,属于夫
3,372 2022.05.11 -
01:11
第一次判决不离婚多久可以第二次起诉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离婚诉讼中,如果第一次判决不准离婚的,没有新的事实、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不能向法院再次起诉离婚,否则法院不会受理。也就是说,第一次诉讼判决不准离婚的六个月以后,原告可以第二次起诉,但是被告没这个限制,如果
2,750 2022.04.15 -
00:59
原配可以要回老公给小三的财产吗
原配可以要回老公给小三的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1、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2、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 4、继承或者
2,812 2022.04.15